管理世界

MANAGEMENT WORLD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治理的目标与实现途径

    秦中春;

    乡村治理是一个重要而特殊的领域。对治理问题的分析必须尊重治理规律。现阶段探讨我国的乡村治理问题有特定的背景。目前我国的乡村治理已进入历史新方位。乡村治理的关键是要解决人的精神思想问题、人的社会管理问题和人的公共服务问题等三大问题。做好乡村治理工作责任重大,它的紧迫任务是为乡村振兴提供重要保障,最终目标是要在乡村建立良好稳定的社会秩序。在实践中,要应对城乡人口流动,扩大乡村治理主体的范围,实行共建共治共享,建立治理框架;加强村庄人员管理和服务,了解乡村居民现状,健全联系机制,完善登记制度;引导乡村居民的进步,改造人的精神思想,推动人的现代化,夯实善治之基;调控乡村居民的矛盾,重视改革"三有结合",完善治理体系,保证社会稳定;服务乡村居民的需求,强调分类分级施策,创新体制机制,有效解决问题;疏导乡村居民的转变,正确解释人的差异,支持社会流动,搭建转变阶梯。

    2020年02期 v.36 1-6+16+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5K]
    [下载次数:109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9 ] |[阅读次数:182 ]
  • 政府职能转变与市场监管治理体系构建的共同演进逻辑——基于疫苗监管治理体系及应对危机事件的案例研究

    郁建兴;朱心怡;高翔;

    "放管服"改革要求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将行政资源从事前审批转到事中事后监管,但危机事件可能会减缓政府职能的转变进程。基于2004年后13起疫苗危机的案例研究表明,尽管推动市场化、建立疫苗监管治理体系是政府改革的重要议程,市场化也不是引发疫苗危机的主要因素,政府依旧采取了行政化、集权化的回应策略。其中,行政化是指在疫苗供应中以行政审批代替市场监管,集权化是指在疫苗监管中加强垂直管理。疫苗治理从监管向审批的回撤可能源自于政府监管能力与职能转变的不匹配。由于事中事后监管能力不足,回归行政审批成为了监管部门应对压力的保守策略。研究表明,政府职能转变与市场监管治理体系构建是相互依赖的共同演进关系。职能转变是构建市场监管治理体系的前提,市场监管治理能力的提升又是政府职能转变的支撑。政府应坚持推进市场化,通过完善治理体系、提高监管能力,为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供保障。

    2020年02期 v.36 7-16+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2K]
    [下载次数:79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6 ] |[阅读次数:349 ]

应用经济学

  • 加快发展中国特色的健康经济学

    毛振华;王健;毛宗福;郭敏;袁雪丹;

    党的十八大以来,"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健康中国"战略提出了以"大健康"理念构建中国特色健康经济学理论体系和分析框架的学科建设任务。中国特色健康经济学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下进行学科探索,学科建设的核心要义是与时代发展相契合。从部门卫生经济学过渡到"大健康"理念下的健康经济学,其研究范畴更加宏大与全面,兼有突出重点、弥补短板的实践性特点,助力建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适应的健康中国战略。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其行为策略和资源配置,蕴涵有深刻的健康经济学原理与实践需求。更加表明了建设和发展中国健康经济学的紧迫和必要性,中国的很多重大健康经济问题比如像重大疫情防控中的经济问题都需要健康经济学构建多主体、全程化、分层次的解释体系。

    2020年02期 v.36 17-26+58+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6K]
    [下载次数:52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4 ] |[阅读次数:497 ]
  • 中国贫困动态变化分解:1991~2015年

    罗良清;平卫英;

    针对现有贫困变化分解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在贫困变化分解中考虑人口因素的影响,系统考察贫困变化受经济增长、不平等和人口3个方面的综合作用,分析中国城镇化进程对城乡贫困的影响,为因地制宜制定减贫战略提供依据。从各阶段的贫困变化分解结果来看,中国大规模减贫离不开经济增长提供的物质基础。不平等始终是使贫困状况恶化的主要因素,导致贫困群体从经济增长中得到的份额逐渐减少。人口增速的减缓及贫困人口数量的显著下降有效地促进平均收入的提高,进而对贫困程度的降低起到显著的正向作用。人口流动对城市和农村贫困变化的影响力度是不同的,其对农村贫困指数的降低作用更为显著,说明城市发展确实是减轻农村贫困的一个重要途径。但人口流动对农村贫困程度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缓,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实施非常必要且及时。另外,2011年以来,贫困缺口指数的整体下降速度趋缓,说明在绝对贫困得到有效解决之后,剩余贫困人口的贫困程度越来越深、减贫难度较大,贫困阶层有固化态势,需要采取更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

    2020年02期 v.36 27-40+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0K]
    [下载次数:49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6 ] |[阅读次数:141 ]
  • 民营企业融资难与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问题

    申广军;姚洋;钟宁桦;

    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我国金融市场的普遍现象,而劳动力市场存在"中小企业招工难"与"大学生就业难"并存的结构性问题,本文尝试用"资本技能互补"假说将两者相联系。理论分析指出,国有企业的融资成本低于民营企业,因而使用更加资本密集的生产方式;根据"资本技能互补"假说,国有企业也需要更多的高技能劳动。民营企业与此相反。民营企业主导着劳动力市场,压低了对高技能劳动的需求,而扩张了对低技能劳动的需求,从而导致"中小企业招工难"与"大学生就业难"并存。实证分析表明,融资约束通过企业投资影响其高技能工人比重;反事实分析表明,如果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能降低到国有企业的水平,市场将需求更多的高技能劳动和更少的低技能劳动,从而同时缓解"中小企业招工难"和"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2020年02期 v.36 41-58+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2K]
    [下载次数:108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3 ] |[阅读次数:175 ]
  • “为有源头活水来”:精准扶贫对农户信贷的影响

    尹志超;郭沛瑶;张琳琬;

    本文基于2011~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DID)研究了精准扶贫政策对农业信贷渠道和农业信贷规模的影响。研究发现,精准扶贫政策使贫困户获得农业正规信贷的概率提高了1.93%,正规信贷规模提高了20.43%。随着时间的推移,政策作用逐渐增强,精准扶贫政策实施后第三年,贫困户农业正规信贷概率提高3.45%,农业正规信贷规模提高34.4%;非正规信贷概率下降4.08%,规模下降33.34%,非正规金融对正规金融的补充作用减弱。进一步地,本文发现政策效果在西部地区更为显著,反映出该项政策在推动金融扶贫区域间协同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相较于贫困县,非贫困县的贫困户正规信贷获得的概率及规模提升效果更为显著,体现出中国贫困治理中先"区域整体"后"精准突破"的工作思路。本文还发现精准扶贫政策下的正规农业贷款资金并不存在明显的"精英俘获"效应,然而极度贫困家庭的正规信贷获得情况仍未发生显著变化。因此,精准扶贫政策对建立健全农村信贷市场成效显著,但极度贫困家庭获得正规金融的渠道还需进一步完善。

    2020年02期 v.36 59-71+194+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8K]
    [下载次数:87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9 ] |[阅读次数:346 ]
  •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如何影响制造业结构升级?——一个集聚经济与熊彼特内生增长理论的综合框架

    韩峰;阳立高;

    本文在集聚经济和熊彼特内生增长理论基础上构建理论分析框架,并采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探讨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通过发挥规模经济效应和技术外溢效应,对本地和周边地区制造业结构升级均产生了显著促进作用,而多样化集聚仅通过规模经济效应促进了本地区制造业结构升级,且长期效应大于短期。进一步研究发现,地方政府盲目跟进中央的相似产业政策是导致生产性服务业低质量多样化集聚,进而未对周边地区产生空间外溢效应的重要原因;生产性服务业在东部地区的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以及在中西部地区的专业化集聚,均显著促进了本地和周边地区制造业结构升级,而在中西部地区的多样化集聚则产生了极为有限,甚至不利的影响。在制造业结构升级过程中,金融、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等高端生产性服务业更适合选择专业化集聚模式,而交通运输、商务服务、批发零售等中低端生产性服务业则在多样化集聚环境中更易于发挥结构升级效应。不同的是,金融业专业化集聚、批发零售业多样化集聚仅有短期影响,而无长期效应;而交通运输、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多样化集聚则仅有本地效应,无空间外溢效应。

    2020年02期 v.36 72-94+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7K]
    [下载次数:250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43 ] |[阅读次数:251 ]

工商管理

  • 大数据环境下的决策范式转变与使能创新

    陈国青;曾大军;卫强;张明月;郭迅华;

    大数据的迅猛发展对社会、经济和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也冲击和正在重塑着管理决策和价值创造的过程和方式。本文基于一系列的研究,从范式和创新角度凝练和阐述了大数据引发的重要转变和使能作用。一方面,传统的决策范式在大数据环境下遇到了深刻挑战,使得信息情境、决策主体、理念假设、方法流程等决策要素呈现出显著变化,催生了新型的大数据决策范式;另一方面,在大数据决策范式下,大数据使能进一步激发了行为洞察、风险预见和业务模式等方面的创新。

    2020年02期 v.36 95-105+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5K]
    [下载次数:139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5 ] |[阅读次数:200 ]
  • 大数据行为研究趋势:一个“时空关”的视角

    贾建民;耿维;徐戈;郝辽钢;贾轼;

    本文从"时空关",即时间、空间、关联3个维度来分析近十余年大数据行为研究的进展,总结近年来本课题组的相关研究结果,并探讨未来发展趋势。各种时空大数据的广泛采集和应用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推动了有关人类流动行为的研究;与此同时,社会网络和社会媒体大数据的发展把人们关联行为的研究推向新高度。流动性和关联性以及这两个方向的交融构成了大数据行为研究的基本范畴,而通过"时空关+"不同内容和场景形成了大数据应用的广泛格局。大数据行为研究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如何解决大数据分析中的内生性问题,未来的研究将更加重视通过随机实验、田野实验或者自然实验等方法来做因果推断。大数据行为研究的"时空关+"为探讨人类行为的基本规律以及各种应用场景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2020年02期 v.36 106-116+2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4K]
    [下载次数:6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8 ] |[阅读次数:273 ]
  • 从赋能到使能——数字化环境下的企业运营管理

    陈剑;黄朔;刘运辉;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以数字化为表征的新时代。围绕数字化带来的变革,本文就商务活动的经营环境、主体行为、产品以及产品创造过程等方面展开深入分析和探究,归纳、总结数字化环境下企业运营的一些典型特征。在此基础上,试图构建数字化环境下企业运营管理的理论框架和体系,并指出随着数字化程度的提高,变革呈现出从赋能向使能演进。进一步,就需求预测、产品设计、定价与库存管理、供应链管理等关键环节探讨数字化赋能提升企业运营效率的路径和方法;针对需求创造、业务设计、价值共创、供应链重构、生态圈构建等分析数字化使能如何更好地服务于消费者需求,创造更高的商业价值。

    2020年02期 v.36 117-128+2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5K]
    [下载次数:472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77 ] |[阅读次数:742 ]
  • 大数据的价值发现:4C模型

    刘业政;孙见山;姜元春;陈夏雨;刘春丽;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大量的数据在开放多源的渠道中产生,逐渐汇聚成一个巨大的、精准映射并持续记录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运动状态和状态变化的"大数据"空间。大数据中蕴含着巨大的商业价值和支持科学决策的价值。然而,如何面向多源异构的数据特征,满足实时高效的计算需求,增强模型方法的解释能力,构建数据分析的统一框架成为当前大数据价值开发和利用的重要挑战。本文从数据间的协同、计算间的协同、分析间的协同和人机间的协同等方面提出一种4C模型,建立面向商业价值发现的大数据分析理论研究范式,详细论述4C模型的结构、关键问题和解决方案,给出4C模型在汽车品牌管理场景下的具体应用,以期推动大数据相关研究与实践的发展。

    2020年02期 v.36 129-138+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9K]
    [下载次数:80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9 ] |[阅读次数:244 ]
  • 中国企业的开放式创新:制度环境、“竞合”关系与创新绩效

    杨震宁;赵红;

    中国作为新兴经济体,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薄弱,需要利用开放式创新模式突破组织边界来获取更丰富的外部知识来重塑自身的技术创造力以应对现今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形势,也是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的关键。考虑到中国企业开放式创新所面对的特殊制度环境、企业之间合作竞争的网络关系,本研究以1407家中国制造业企业为研究样本(2015~2017年间的创新调查),讨论开放式创新(广度和深度)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竞合"关系和制度环境在其中所起到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显示:第一,开放式创新的广度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存在倒U型关系;第二,开放式创新的深度与创新绩效之间也存在倒U型关系;第三,合作关系有利于企业广泛利用外部知识资源,但要防范开放式深度的过度加深,形成路径依赖,有损于创新绩效;第四,竞争关系有损于企业有效广泛利用的外部知识来源,但有助于警醒企业不要过度加深与外部知识网络的合作;第五,竞争关系扭曲了合作关系对开放式创新深度与创新绩效间的影响;第六,正式制度激励企业扩大利用开放式创新的广度,但限制企业利用开放式创新的深度;第七,非正式制度激励企业加深开放式创新深度,但是对开放式创新广度没有影响。本文的研究结论,为中国企业适度使用开放式创新模式,正确合理地处理企业间的"竞合"网络关系以及利用正式和非正式制度环境提升企业创新绩效,提供有益的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2020年02期 v.36 139-160+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4K]
    [下载次数:244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07 ] |[阅读次数:287 ]
  • “竞合”如何影响创新绩效:中国制造业企业选择本土竞合与境外竞合的追踪研究

    李东红;乌日汗;陈东;

    本文区分本土竞合与境外竞合,基于国家统计局2009年10月至2011年8月对全国40个城市制造业企业进行的问卷调查数据,并结合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数据和2009年及2018年专利数据构造出的时间断点追踪数据,重点研究了竞合对企业创新绩效提升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首先,总体来看,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竞合"战略有助于其提升创新绩效。具体来说,企业与本土竞争者的合作有助于其提升创新绩效,而与境外竞争者的合作对其创新绩效的提升无显著作用。其次,企业研发强度负向调节竞合战略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正向关系。研发强度对境外竞合战略与企业创新绩效间关系无显著调节作用,对本土竞合战略与企业创新绩效间关系有显著负向调节作用。再次,市场竞争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市场竞争程度高时境外竞合战略反而会降低企业创新绩效。最后,企业的境外非竞争性合作会削弱其竞合战略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结合实证研究的基本结论,本文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如何利用竞合战略促进创新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2020年02期 v.36 161-181+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8K]
    [下载次数:100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0 ] |[阅读次数:271 ]

理论述评

  • 中国区域经济理论演进与未来展望

    刘秉镰;朱俊丰;周玉龙;

    中国区域经济70年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有效的区域经济理论支撑。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现实与借鉴国外区域经济理论方法的基础上,中国区域经济理论的演进呈现以解决现实问题为导向的阶段性特征,逐渐形成了"引进—吸收—消化—创新"的发展模式。中国区域经济理论在研究视角、研究范式、研究内容及发展模式等方面表现出不同于西方区域经济理论的差异性特征。面对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要求,中国区域经济理论研究未来将在学科融合、假设前提、研究范畴、研究机制与区域政策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此外,本文还对"十四五"时期中国区域经济理论研究进行了展望。

    2020年02期 v.36 182-194+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4K]
    [下载次数:11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4 ] |[阅读次数:262 ]
  • 和谐管理理论及其应用述评

    席酉民;熊畅;刘鹏;

    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和谐管理理论已经被我国管理学者应用到深化管理学理论创新以及引领管理实践变革的各个方面。面对充满了不确定性、模糊性、复杂性以及快变性的商业管理环境,和谐管理理论逐渐体现出了其整合东西方管理智慧、与管理情境紧密结合以创造性地解决复杂问题的基本思想,以及在应用该理论过程中体现出了"动态"与"迭代"特征。本文通过对和谐管理理论相关应用研究进行述评,讨论了相关研究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和改进建议,有助于彰显和谐管理理论的应用价值,并加强和谐管理理论的研究和应用。为了使读者对和谐管理理论有更为深入及在一定程度上统一的认识,本文以介绍和谐管理理论基本思想与特点作为开头,并深入回顾了和谐管理理论在不同领域以及行业中的应用。同时,本文也发现和谐管理理论相关应用研究存在着分布不均、理论联系度较低、理论与实践关联度不足以及和谐耦合机制相关研究不足的问题,并提出从深化和谐管理理论本身、扩大理论影响力以及加强相关应用研究等方面入手的改进建议。

    2020年02期 v.36 195-209+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2K]
    [下载次数:5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2 ] |[阅读次数:2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