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世界

MANAGEMENT WORLD

本刊专稿

  • 新时期的企业发展呼唤管理提升

    李保民;胡迟;

    管理是企业发展永恒的主题。当前,成本压力已成为企业所面对的最直接、最严重的现实问题。在这种非常的形势下,管理又成为企业抵御经营风险的"法宝"。通过管理提升降低成本客观上已成为企业的当务之急,主观上已经成为企业经营者的共识。国资委已经率先行动,决定从今年3月起,用2年时间在中央企业全面开展管理提升活动。新时期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管理提升需要认识、把握管理长期性、全面性、和谐性与创造性的特点。

    2012年12期 No.231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9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5 ]

国研论坛

  • 中国与全球价格变动的关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对全球通货膨胀的影响"课题组;隆国强;张丽平;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前,由于不断向国际市场供应物美价廉的工业制成品,我国一直被外界看作是通货紧缩的输出者。危机之后,尤其是2009年7月至2011年初的一段时间内,面对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的局面,我国又被个别国家贴上通货膨胀输出者的标签,并为此遭受指责。在新的一轮全球价格上涨轨道中,我国与全球价格的互动模式、及相互影响程度如何?在此次全球价格上涨趋势中,我国究竟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以及未来应发挥什么样的作用?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本研究的结论是:现实中,我国不但没有对外输出通货膨胀,而且在本次全球价格上涨过程中,依然发挥着减速器的作用。

    2012年12期 No.231 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8K]
    [下载次数:9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 ]

中国对外经济关系论坛

  • 贸易政策与产业发展: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的分析

    唐东波;

    本文借助于关联产业的垂直分工理论,在投入—产出框架下分析了中国的贸易政策如何影响了国内的产业发展。研究发现,加工贸易与一般贸易的"二元"贸易政策是形成中国现阶段"二元"贸易结构的重要原因。"二元"关税政策在促进中国加工贸易迅速扩张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自由贸易以及消除加工贸易与一般贸易之间的关税差异不仅有助于降低中间品使用成本,进而促进下游产业发展,而且,上下游产业之间的"需求关联"效应也能带来上游产业的持续扩张。针对制造业行业出口附加值率的估算结果表明,中国出口技术复杂产品高涨的现象可由加工贸易的扩张来解释,但加工出口的国内附加值率显著低于一般出口,出口扩张最快的技术复杂行业,其加工出口的国内附加值率均小于40%。这意味着,出口产品的结构升级还只是国内企业进一步参与全球垂直分工的结果,中国融入全球经济的程度相对较"浅"。

    2012年12期 No.231 13-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6K]
    [下载次数:4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0 ] |[阅读次数:1 ]
  • 人民币升值、企业行为与出口贸易——基于大样本企业数据的实证研究:2005~2009

    张会清;唐海燕;

    本文建立了一个简化的动态离散选择模型,在利润最大化框架下分析企业出口的两阶段决策行为和汇率因素的作用,并以2005~2009年间中国工业企业的样本数据,采用Heckman选择模型评估人民币升值对出口贸易的整体影响和结构影响。研究表明,人民币升值从集约边际和扩展边际两方面对企业出口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冲击。与此同时,由于异质性企业在经营策略上的差异,导致人民币升值难以起到优胜劣汰的预期效果,反而不利于出口贸易主体结构的优化调整。人民币升值在一定程度上驱动出口行业结构朝着高级化方向发展,但这种积极作用主要来源于外资企业的贡献,却限制了先进制造业中本土企业的成长空间。在国内外经济不确定性较高的环境下,为保障经济转型的平稳过渡,应暂缓人民币升值的步伐,改以其他更具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来推动出口贸易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

    2012年12期 No.231 23-34+45+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3K]
    [下载次数:34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7 ] |[阅读次数:0 ]

中国金融·财政论坛

  • 机构投资者行为的传染——基于投资者网络视角

    肖欣荣;刘健;赵海健;

    本文通过投资者网络模型量化分析了机构投资者行为的传染以及资产价格的"异象"。本文利用2005~2010年公募基金季报数据,构建了一个以重仓股票为"链接"的基金之间相互关联的网络模型,揭示了基金羊群行为的内在形成机制,检验了基金网络结构对重仓股票动量或反转效应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首先,在熊市和震荡市,基金重仓股票仓位的变化与其基金网络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在牛市,两者之间关系不显著。其次,作为基金网络结构统计特征的一个描述方法,基金重仓股票的网络密度对股票的动量或反转没有显著影响。模型的建立及其分析,不仅为机构投资者的羊群行为和股票价格的动量效应提供了新的理解视角和实证支持,而且也有助于监管者控制和监管机构投资者行为所引发的市场风险。

    2012年12期 No.231 35-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6K]
    [下载次数:72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6 ] |[阅读次数:5 ]

中国公共管理论坛

  • 工会建设与外来工劳动权益保护——兼论一种“稻草人机制”

    孙中伟;贺霞旭;

    最近几年,中国基层工会取得了巨大发展,然而工会能够有效维护劳工权益吗?本文利用2010年对珠三角和长三角19个城市外来工进行的问卷调查数据,全面、深入地分析了中国工会的建设情况以及中国工会是如何影响外来工劳动权益的。调查发现,仅有22.2%的外来工所在企业建有工会,在建有工会的企业中,48%的外来工是会员;重工业、公共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企业更可能建立工会;企业规模越大,越可能成立工会;私有企业、港资企业、集体企业和股份制企业更不可能建立工会;在工会企业中,学历高者、管理人员、签订劳动合同者更可能成为工会会员。本文发现,工会对外来工的最低工资符合率、强迫劳动、社会保险等劳动权益具有显著的保障作用,但对工资增长无显著作用;此外,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工会不同,中国工会不仅保障会员的权益,也保障非会员的权益,具有正向"溢出效应",但是中国工会只能保障劳动者的"底线型权益",无法保障劳动者的"增长型权益",又具有一定的"安抚性";在作用机制上,中国工会影响劳动权益的机制不是劳工垄断、集体谈判和集体合同,而是一种类似田间"稻草人"的机制。

    2012年12期 No.231 46-6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1K]
    [下载次数:50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1 ] |[阅读次数:0 ]
  • 不可退出的谈判:对中国科层组织“有效治理”现象的一种解释

    何艳玲;汪广龙;

    市场化、工业化、城镇化带来了各种再分配难题和市场负外部效应使"稳定"成为重要的政治要求,并进一步转换成科层组织的组织任务。这一任务的特殊性使得科层组织陷入不可退出的谈判情境中,科层组织策略选择的动因不仅是政绩竞争,而是更加具有防御性的"风险规避"。科层组织展现了不同于以往的行为机制,体现为上下级间的权力重组,同级部门间的责任分担,科层组织和管理对象间的利益交换。科层组织有效治理的实质是在多重委托代理关系中的多轮谈判过程。作为"制度"的一部分,中国科层组织虽然有了规范化和法制化的趋向,但其有效治理结构仍然充满着非正式、松散和不确定性。

    2012年12期 No.231 6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3K]
    [下载次数:6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3 ] |[阅读次数:0 ]
  • 企业质量安全风险有效治理的理论框架——基于互联网信息的企业质量安全分类模型及实现方法

    程虹;范寒冰;肖宇;

    本文提出由于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消费者能够自主地在互联网上发布关于企业的各类质量安全信息,因而本文研究的问题是,通过来自于互联网上消费者的质量安全信息,构建评价企业质量安全的分类模型,并应用成熟的网络技术方式,实现该模型对海量网上质量安全信息的智能化分类。论文提炼了已有文献中产品性能、服务质量和运营质量的3个成熟分类指标,更基于网络文本数据的实证分析,研究得出了适应互联网条件的安全性、公众形象和经济性3个新的分类指标。基于这6个指标的分类,所构建的企业质量安全分类模型,意味着有了面对互联网时代更全面的企业质量安全评价方法,也为我国的质量安全治理提供了新的理论分析框架。

    2012年12期 No.231 73-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下载次数:2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工商管理理论论坛

  • 企业经营者对宏观形势及企业经营状况的判断、问题和建议——2012·中国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报告

    潘建成;李兰;彭泗清;郝大海;董博;

    2012年以来我国投资、消费、出口需求均有不同程度减弱,经济运行热度明显下降,企业景气状况下滑较多;目前企业经营处于相对困难的时期,主要原因包括外需不足、产能过剩、房地产调控面临两难和中小企业融资难;企业经营者认为经济回暖的过程可能会比较长,对未来持谨慎乐观的态度;面对当前的困难和挑战,一方面不少企业表示要积极应对困难和挑战,另一方面也期待政府进一步深化改革,推动企业的转型升级和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2012年12期 No.231 82-96+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1K]
    [下载次数:1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个人声誉关注作为心理不确定的缓解器:程序公平—合作关系下的实证研究

    施丽芳;廖飞;丁德明;

    个人声誉之所以能给个体带来一系列积极的产出,源于它在社会与经济交换关系中所具备的不确定缓解功能——另一方借助个人声誉对个体在未来的行为做出预测,从而减少了对个体的行为不确定感知。本文认为,对个人声誉的关注同样帮助个体自身缓解了心理不确定,从而保持了行为的确定性。据此,本文在程序公平—合作关系下假设和检验了个人声誉关注对心理不确定的缓解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个人声誉关注对源自个体外部的心理不确定有着显著的缓解作用,但对源自个体自身的心理不确定没有显著作用。本文对个人声誉和不确定管理研究做出了可能的贡献。

    2012年12期 No.231 97-114+187-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3K]
    [下载次数:25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4 ] |[阅读次数:1 ]
  • 消费者认为怎样的在线评论更有用?——社会性因素的影响效应

    殷国鹏;

    互联网用户创作的在线评论已经成为消费者在选择、购买产品或服务时的重要参考。然而,已有文献大多从聚合层面考察在线评论与产品销售之间的影响关系,却忽视了从个体层面研究评论信息被消费者接受处理、感知价值进而影响购买决策的复杂过程。本文围绕"消费者认为怎样的在线评论更有用?"这一核心问题,以说服的双过程模式为分析框架,在考察评论内容特征的同时,基于从众效应、社会网络等理论视角研究与平均星级差异、评论者特征等影响评论有用性评价的社会性因素,进而构建在线评论有用性理论模型。之后,本文选择豆瓣网为研究对象,从而对理论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特别是社会性因素的影响效应。研究成果既对于在线评论有用性研究产生理论贡献,也有助于企业有效地管理与应用在线评论。

    2012年12期 No.231 115-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K]
    [下载次数:147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95 ] |[阅读次数:7 ]
  • 基于利益相关者交易结构的商业模式理论

    魏炜;朱武祥;林桂平;

    商业模式日益受到商界和学术界的关注,但商界对商业模式并无明确定义,而学术界对商业模式的定义也莫衷一是。本文评述了现有商业模式定义,指出了这些定义的缺陷,进一步提出了基于利益相关者交易结构的商业模式新定义和构成要素,并通过实例予以论证这一定义的科学性和优越性,为下一步提出商业模式分析、设计框架提供了基础。

    2012年12期 No.231 125-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K]
    [下载次数:164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19 ] |[阅读次数:3 ]

中国工商管理案例研究

  • 体制转型背景下的本土组织领导模式变迁——以某国有改制企业的组织“关系”实践为例

    沈毅;

    在华人组织研究中,文化取向的"关系"及"差序格局"日益成为重要的分析性概念,但已有的跨文化视角与本土化视角均相对忽略了华人组织中"关系"运行的体制性背景,拟亲缘的"差序格局"在不同体制背景下的组织领导实践中有可能发展出不同性质的私人"关系"及其结构形态。本研究通过某国有改制企业30年发展历程的拓展个案分析,在把握其从"派系结构"到"关系共同体"的组织结构转型的基础上,揭示出组织领导与骨干下属间的"关系"形态呈现为"主从关系"→"人缘关系"→"朋友关系"的渐次转型,在组织领导模式方面则相应呈现出"集权式领导"→"人缘式领导"→"人心式领导"的类型转换,其中分别暗含了不同体制背景之下法、道、儒等文化传统实践的选择适应性。无论如何,组织领导的私人"关系"实践始终构成了对规范组织制度的某种实质性替代,即使是积极性的"关系共同体"中所潜藏的个人"关系"领导也难以转向长远发展的企业科层制度,这可能正是本土组织"关系"理论区别于组织社会资本理论而得以拓展的重要依据。

    2012年12期 No.231 132-154+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1K]
    [下载次数:3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8 ] |[阅读次数:1 ]
  • 专业化企业集团的内部资本市场与价值创造效应——基于中国三峡集团的案例研究

    王化成;曾雪云;

    本文考察了三峡集团的内部资本市场及其价值创造效应。研究发现,在专业化产业战略下,三峡集团的内部资本市场是以战略意义和行业惯例为优先级的项目资金支持性活动,与多元化企业的资金竞争机制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研究显示,项目资金支持性活动提供了低成本的资金来源,降低了融资成本和财务风险,价值创造效应显著。在此基础上,我们以三峡集团为例对专业化经营下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价值创造机理进行了解释。本文的研究揭示了专业化战略对企业价值的重要性,以及内部资金支持机制的有用性与效用边界,对于深入理解企业的价值创造机理,改善和提升我国企业的资本配置效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2012年12期 No.231 155-168+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6K]
    [下载次数:87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4 ] |[阅读次数:3 ]

短论

  • 中国经济周期深“V”型波动态势分析

    刘恒;李皞宇;

    本文以2000年以来我国经济周期运行为研究对象,在选取11个代表性月度指标构造短期波动综合指数的基础上,系统分析当前周期运行的总体概况、出现的新特点和形成机理,发现2000年以来中国经济周期运行的最大特点,是上行阶段持续扩张时间较长,转入下行之后出现了一个深"V"型的急速下滑和反弹。这表明,在中国经济运行的内在稳定性不断增强的同时,政府宏观政策以及国际经济冲击对经济运行的冲击仍不可小视。总体而言,中国经济周期告别了过去"大起大落"的短周期向"微波化"中长周期转变,未来的关键,是如何真正启动市场,避免由高速增长向中速增长转换的过程中,经济增长率的急速下滑,掉入"中等收入陷阱"。

    2012年12期 No.231 169-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下载次数:9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1 ]
  • 中国进出口上市企业外汇风险暴露的动态测量与决定因素

    谷任;张卫国;

    本文通过构建外汇风险动态测量模型,在人民币汇率制度变迁背景下,对1999~2011年645家进出口上市企业的外汇风险暴露进行测算及决定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中国进出口上市企业利润普遍受到显著的外汇风险影响;不同国家货币汇率波动对企业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不同人民币汇率政策对企业外汇风险暴露程度的影响明显不同;企业海外成本、企业利润率和海外市场份额等因素对进出口企业的外汇风险暴露有决定性影响。

    2012年12期 No.231 171-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下载次数:2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8 ] |[阅读次数:3 ]
  • 我国“低碳彩票”发行的可行性分析

    罗一斌;梁贵红;

    低碳发展是人类适应和减缓全球气候变化而提出的一种新型经济社会发展模式。我国低碳发展遭遇资金瓶颈,发行低碳彩票是一条值得尝试的融资渠道。从现实国情来看,我国已经具备了发行低碳彩票的经济基础、市场潜力、经验技术基础、法理依据和市场心理基础,也就是说,低碳彩票发行在我国已具有了现实可行性。

    2012年12期 No.231 173-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8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 ]
  • “长三角”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其破解路径

    王卫星;赵刚;

    长江三角洲地区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始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融资困难是长期困扰其发展的瓶颈之一,形成这种局面既有企业自身经营和管理方面的原因,也有外部法律环境和金融环境的原因。破除困境的路径关键在于中小企业要调整结构、科学发展,更需要强化内部控制,诚信守约。政府和银行也需要进行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为中小企业发展建立良好的外部环境。

    2012年12期 No.231 175-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25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6 ] |[阅读次数:1 ]
  • 我国生产服务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问题研究

    贺正楚;吴艳;张蜜;文先明;

    通过对全国以及江苏、湖北和陕西的生产服务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发展状况的测度分析,发现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在驱动生产服务业发展时,二者存在着融合程度不均衡、融合性不显著问题。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生产服务业融合力较强,而生产服务业过于依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和需求。我国生产服务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均应由制造业驱动方向服务经济驱动方转变。

    2012年12期 No.231 177-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下载次数:4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4 ] |[阅读次数:1 ]
  • 大湄公河次区域东西经济走廊发展研究与借鉴

    陈昕;

    大湄公河次区域(GMS)腹地涉及东南亚和南亚的众多国家和地区,是当今世界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如何推动利用现有的交通优势、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使其加快转化为经济优势,进而提升国家的经济实力和贸易竞争力,是GMS各国政府普遍面临的一个挑战。本文通过对GMS东西经济走廊发展现状的分析与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及措施,希望能够为相关部门及人员提供参考。

    2012年12期 No.231 179-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9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1 ]
  • 企业集团财务控制动态模式的组织、位置与发展路径

    刘剑民;

    本文利用动态能力的分析框架研究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组织与管理、位置、发展路径,认为我国传统行政管理色彩所形成的集权为主模式下的重构路径应通过财务控制资源与能力的创新,迅速提高母公司的财务控制能力直接形成新型的集权财务控制模式。

    2012年12期 No.231 181-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15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1 ]
  • 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投资效率的实证研究

    曹亚勇;王建琼;于丽丽;

    本文以2009~2010年度披露了社会责任报告的459家A股上市公司共计824份数据为研究样本,按照润灵环球责任评级(RKS)构造的指标来衡量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首次对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投资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公司投资效率显著正相关;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公司投资过度显著负相关。

    2012年12期 No.231 183-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12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97 ] |[阅读次数:7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