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世界

MANAGEMENT WORLD

本刊专稿

  • 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构建高效、协调、可持续的美好家园——主体功能区战略研究总报告

    杨伟民;袁喜禄;张耕田;董煜;孙玥;

    <正>主体功能区是我国的独创。主体功能区是在"十一五"规划思路研究中首次提出的,中央"十一五"规划《建议》明确了构建主体功能区的总体要求,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系统地阐述了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基本方向和主要任务,党的十七大把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目标。经过4年多的努力,主体功能区从理念走向实践,编制完成并报国务院发布实施了《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将主体功能区上升到战略层面,与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我国国土空间开发的

    2012年10期 No.229 1-1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2K]
    [下载次数:32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7 ] |[阅读次数:4 ]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

  •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基于分省份资本折旧率的再估计

    张健华;王鹏;

    本文从资本折旧率入手,根据我国1978~2010年分省份数据,首先估算各省份不同时期(分3个时期)的资本折旧率(每个省份分3个时期估算折旧率),重新计算资本存量,并在此基础上对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再估算。另一方面,我们也假定每个省份的折旧率相同(分别取5%、7%和10%),重新计算全要素生产率,并与每个省份分时期采用不同折旧率的结果相比较。通过研究,我们发现:(1)资本投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全要素生产率也起着重要作用,1979~2010年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平均增长为2.4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24.9%。(2)近10年来,我国经济增长对投入要素的依赖较大,这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挑战。(3)如果每个省份分时期采用不同折旧率,所得结论与相同折旧率的结果存在较大差异。

    2012年10期 No.229 18-30+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2K]
    [下载次数:50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3 ] |[阅读次数:2 ]
  • 积极财政政策与净出口:挤入还是挤出?——基于中国的经验与解释

    王文甫;王子成;

    开放经济下中国财政政策的宏观经济效应表现出不同于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特征:财政政策对净出口具有挤入效应,即政府支出增加会引起净出口增加,而收入税率的减低会增加净出口。基于此,本文试图从政府支出正外部性和居民消费习惯角度,建立一个新开放宏观经济模型,通过引入垄断竞争、价格粘性、政府支出的正外部性以及消费习惯等非完全竞争因素来加以考察,经济模拟结果发现:政府支出正外部性和居民消费习惯是解释开放经济下中国财政政策效应经验特征的重要因素。

    2012年10期 No.229 3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1K]
    [下载次数:22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9 ] |[阅读次数:1 ]

中国区域经济论坛

  • 中国经济核心—边缘格局与空间优化发展

    赵作权;

    国内市场对一个工业化国家走上内生增长、协调发展的轨道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其中市场邻近性导致全国经济形成核心—边缘格局。本文利用网络空间统计方法、城市间交通网(最短路径)距离与城市经济数据,旨在揭示我国可能出现不同于沿海—内陆分异的核心—边缘格局。我国国内市场总体上呈现"钻石形",全国人口呈现与市场相似的核心—边缘结构,市场邻近性、人口邻近性及其差异作为确定我国空间优化发展的判别标准,经济核心区内的部分区域是能够有效减少全国经济空间差异的地区。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及其影响是可以可视化的和清晰显示的。

    2012年10期 No.229 46-54+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1K]
    [下载次数:24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2 ] |[阅读次数:1 ]
  • 追踪我国制造业集聚的空间来源:基于马歇尔外部性与新经济地理的综合视角

    韩峰;柯善咨;

    本文在马歇尔外部性和新经济地理的综合视角下建立理论模型、构建要素供给和市场需求的空间外部性指标,探讨了我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制造业空间集聚机制。结果显示,供给的空间外部性作用范围为100公里,而需求外部性作用范围可遍及全国。除空间专业技能人才密度的参数估计不显著外,专业化劳动力、中间投入可得性、区际研发溢出与市场需求对制造业空间集聚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地方保护主义主要通过影响空间外部性作用于制造业的空间分布。具体地,地方保护主义显著降低了专业化劳动力可得性、中间投入可得性和区际人际沟通的技术溢出的作用,而未对最终商品市场、区际研发的技术溢出效应产生明显影响;地方保护主义进一步加强了国际市场潜力对制造业集聚的作用。国内与国际市场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存在互补性。

    2012年10期 No.229 55-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5K]
    [下载次数:86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3 ] |[阅读次数:3 ]

中国金融·财政论坛

  • 投机还是实需:国际商品期货价格的影响因素分析

    谢飞;韩立岩;

    2008年金融危机前后大宗商品价格波动是在经济全球化、新兴国家快速发展和商品市场金融化的背景下产生的,相关问题引起学界与业界的高度关注。本文在实际需求与短期投机关系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长期实需和短期投机相结合的分析框架;重点分析以中国为典型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的实需发展、商品期货指数化投资、对冲基金套利和美元量化宽松等因素对于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影响。我们发现,实需因素与商品价格具有长期均衡关系;而短期来看,在控制了实需因素和美元指数之后,对冲基金等投机者的套利行为仍是推动价格剧烈变动的主要因素。此研究对于控制对冲基金头寸与杠杆率、商品期货市场监管的制度安排具有参考价值。

    2012年10期 No.229 7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7K]
    [下载次数:29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7 ] |[阅读次数:3 ]

中国公共管理论坛

  • 乡村社区自组织治理的信任机制初探——以一个村民经济合作组织为例

    罗家德;李智超;

    面对"公地悲剧"的问题,奥斯特罗姆提出自主治理模式作为解决之道,但自定规章要如何相互监督?奥斯特罗姆指出需要信任机制、互惠机制及声誉机制才能形成有效监督,而更进一步的研究指向这些机制的形成有赖于社会资本。本文即在理论上提出,在关系层面,相互为利、人情交换、可信赖行为、情感关系及第三方信任是建立信任机制的基础,在社会网络结构上,封闭性,强规范,口碑网络以及网络动员可以带来结构性信任,另外在认知层面,社区认同感也是重要一环。本文以TM村的访谈资料分析了从传统乡村社区的宗族关系、长老权威以及乡规民俗到今天现代合作社的发展过程中,虽然这些传统的社会资本仍扮演一定信任机制的角色,但NGO成为动员者,并以受信任第三方扮演沟通协调者的角色,形成了明确的互惠规则以保证相互为利的信任,并且建构了基于生态保育的共识以凝聚认同感,这是新型信任机制的构建基础,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2012年10期 No.229 83-93+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3K]
    [下载次数:99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4 ] |[阅读次数:6 ]
  • 不确定信息下准公共物品社会认可度与政府管制政策——基于电网运行的证据研究

    方德斌;

    准公共物品的社会认可度是政府管制准公共物品运行效果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因此,研究准公共物品的社会认可度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以往针对准公共物品社会认可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确定信息下的研究,而准公共物品的社会认可度指标具有很多不确定信息。本文建立准公共物品社会认可度综合指标体系,分析准公共物品社会认可度指标中具有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及不确定性信息特点,运用证据理论对不确定信息进行融合,建立不确定信息下准公共物品社会认可度理论模型。本研究探索了准公共物品社会认可度指标中的不确定信息及不确定信息的处理合成方法;本文的研究为不确定信息下准公共物品的社会认可度问题提供了理论体系,为准公共物品的运营及政府管制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

    2012年10期 No.229 94-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K]
    [下载次数:22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2 ]

工商管理理论论坛

  • 顾客性骚扰对员工服务绩效影响机制的追踪研究——员工传统性与团队情绪氛围的调节作用

    刘小禹;刘军;关浩光;

    尽管服务业成为性骚扰高发的行业,但国内还没有研究考察顾客性骚扰对于员工服务绩效的影响机制。基于连锁餐厅的36个服务团队的259名服务员工与领导的追踪配对数据,本研究运用多层线性模型对跨层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考察了服务员工所感受到的顾客性骚扰对于服务绩效的影响机制,员工情绪守则难度的中介作用以及员工传统性和团队积极情绪氛围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发现:顾客性骚扰会使员工难以遵守情绪表达规则,进而负向影响员工的服务绩效;员工传统性和团队积极情绪氛围削弱了顾客性骚扰与员工情绪守则难度之间的关系。本文最后讨论了研究的理论贡献,并为服务型组织如何预防和应对顾客性骚扰提供了相应的建议。

    2012年10期 No.229 107-118+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3K]
    [下载次数:45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2 ] |[阅读次数:1 ]
  • 补贴扭曲了中国工业企业的购买行为吗?——基于讨价还价理论的分析

    刘海洋;孔祥贞;马靖;

    补贴这种意外得来的财富可能会诱发企业的过度购买行为,本文运用讨价还价理论首先从理论层面证明了这一点,进而运用1999~2008年中国近200万家工业企业的微观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受补贴企业的购买成本高于未受补贴的企业,补贴强度每提高1%,企业购买中间产品的成本占产出的比重提高0.11%;(2)考虑到受补贴企业本身购货成本较高的内生性问题,本文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PSM)筛选出与受补贴企业相类似的未受补贴企业,结果发现补贴企业比未受补贴企业的平均购买成本要高1.33%;购买成本差距在各种所有制类型的企业、在东中西的各个地区、在90%以上的行业中都广泛存在;(3)运用分位数回归考察补贴扭曲程度的差异性,本文还发现中间投入使用比重越高,则扭曲行为就越为严重。因而相关部门在制定补贴政策时应当注重公平、强化监督。

    2012年10期 No.229 119-129+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5K]
    [下载次数:29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4 ] |[阅读次数:1 ]
  • 双重角色定位下的工会跨界职能履行及作用效果分析

    王永丽;郑婉玉;

    伴随经济与社会转型,我国工会已发展成为肩负维权维稳双重角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非单一利益驱动和边界模糊化决定了我国工会具备嵌入型团队的特性,其核心任务是与政府、企业和员工等利益相关者展开跨界行为以促进工会跨界职能履行并实现劳资双方共赢。本研究选择广东省21个地级市1050家非公有制企业为对象进行实地调研,重点探究工会跨界的现状及其在各关系网络中的嵌入程度。研究一、二实证结果表明,工会跨界职能履行对企业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与员工情感承诺、工作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本文开创性地将跨界理论应用于工会实践,开辟基于工会跨界的全新视角,为完善工会职能、促进我国工会发展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2012年10期 No.229 130-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9K]
    [下载次数:44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0 ] |[阅读次数:2 ]

中国工商管理案例研究

  • 国企高管的政治晋升与形象工程——基于N省A公司的案例研究

    郑志刚;李东旭;许荣;林仁韬;赵锡军;

    与以往文献强调政治晋升的隐性激励作用不同,本文基于N省A公司的案例研究表明,为了实现政治晋升,国企高管有很强的激励建设形象工程,政治晋升因而成为国有企业中出现形象工程的直接诱因之一。建设形象工程的手段包括但不限于公益性捐赠、为了短期内提升企业或高管个人形象的媒体宣传报道以及经理人风险行为等。本文的研究为我国政治周期通过国企高管政治晋升的锦标赛影响经济周期提供了新的例证。

    2012年10期 No.229 146-156+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5K]
    [下载次数:73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08 ] |[阅读次数:2 ]

理论述评

  • 话语分析:开拓管理研究新视野

    吕源;彭长桂;

    由20世纪中叶出现的话语分析对管理研究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本文对话语分析的起源和发展以及三个基本理论来源,即符号学、言语行为理论和系统功能语言学作了简要回顾。在比较了话语分析与社会科学中常用的叙事分析和内容分析的异同之后,我们进一步考察了话语分析在管理研究领域的主要进展,并提出四种话语分析模式供我国管理学者参考,即组织话语的语言分析、语用分析、建构分析和批评分析。

    2012年10期 No.229 157-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3K]
    [下载次数:58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2 ] |[阅读次数:1 ]

短论

  • 机构投资者持股对新股增发折价影响的实证研究

    王俊飚;刘明;王志诚;

    本文研究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上市公司增发新股价的影响,探讨机构投资者是否可以减少市场对上市公司的信息不对称。实证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减少投资者的信息处理成本,从而降低增发折价率。

    2012年10期 No.229 172-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25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3 ] |[阅读次数:2 ]
  • 碳减排的社会经济福利分析

    姜国刚;

    目前我国已难以承担传统增长方式带来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对于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当前碳减排的主流文献中存在学科孤立、方法单一且经济学框架欠缺的倾向,这种倾向不利于低碳经济理论发展与实践推广。基于碳减排理论基础的不完善,本文构建了碳减排模式下的社会经济福利分析框架,讨论了碳减排投入和碳交易价格的重要性,阐述了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条件,并针对理论分析简要探讨了促进低碳经济内在稳定发展的制度取向。

    2012年10期 No.229 174-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23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2 ]
  • 食品安全管理研究:现状述评、关键问题与逻辑框架

    王可山;

    确保食品安全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的必然要求。国外对食品安全管理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比较成熟,研究成果翔实丰富。国内的研究也日渐增多,但亟待从食品安全信息有效传递问题、食品生产的小规模分散经营问题、食品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的相互协调问题等方面取得突破。并且,本文通过文献梳理、理论分析和现状考察,给出了深入展开研究的基本逻辑框架。

    2012年10期 No.229 176-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27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9 ] |[阅读次数:3 ]
  • 员工素质、协作性、积极性与绩效的关系:三种资本整合的视角

    赵曙明;

    本文从人力资源的核心特征出发,主张高素质的员工能提高组织的人力资本;高协作性的员工有助于拓宽组织的社会资本;积极主动的员工具有更强的心理资本,并构建三类资本整合视角下的人力资源与组织绩效关系模型。最后讨论了该模型的未来研究价值和管理启示。

    2012年10期 No.229 178-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37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6 ] |[阅读次数:2 ]
  • 价值要素绩效与零售商总体满意度非对称关系的实证研究

    倪元元;冉陆荣;冷小明;

    在提高零售商满意度以改进渠道绩效的过程中,由于现实条件制约,厂商不可能在所有的价值要素上都力争最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探讨了价值要素绩效与零售商总体满意度之间存在非对称关系,并以化肥农资行业的零售商顾客满意度调研数据为例,考察了价值要素绩效与零售商总体满意度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影响零售商满意度的价值要素与总体满意度确实存在非对称关系。最后本文提出了用借助双因素理论改进渠道绩效的方法。

    2012年10期 No.229 180-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8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吸引效应下的消费者支付意愿及决策满意度探析

    张全成;杨皖苏;周庭锐;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在基于选择集的消费者决策行为中,不对称占优备择项加入选择集后,不仅可以增加目标备择项的相对被选概率,还可以增加消费者的决策满意度,以及消费者对目标备择项的支付意愿,但其对消费者支付意愿的影响是高度情境依赖、不稳定和易逝的,在消费者做出决策后,这种效应会减弱或消失。

    2012年10期 No.229 182-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18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 ]
  •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结构有效性研究的新途径——信息传染效应的引入

    陈永丽;龚枢;

    相较于以往财务治理结构方面的研究,本文引入信息传染效应,在日本福岛核电危机的背景下,分析不同的财务治理结构对信息传染效应的敏感程度,进而发掘不同财务治理结构的有效性。

    2012年10期 No.229 184-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16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3 ]

  • 2013年《管理世界》杂志订阅指南

    <正>~~

    2012年10期 No.229 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5K]
    [下载次数:1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管理世界》杂志投稿须知

    <正>(一)基本要求1.文章应主要围绕中国的现实经济管理问题展开分析,力求资料详实、行文规范。2.文章应对已有文献进行学理性梳理,并明确说明其对本学科的学术贡献。不鼓励简单以中国数据重复国外已有研究的文章。3.我们欢迎任何形式的研究方法,包括定性与定量研究方法,但所有的研究方法都须遵循严谨的学术规范。如果是实验研究,我们一般不接受以本科生做为实验对象的研究,除非该实验样本相对于其研究问题是合适的。

    2012年10期 No.229 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16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