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建炜;徐奇渊;黄薇;
普遍观点认为,人民币实际汇率的长期低估是由央行官方外汇市场干预操作所致。但是,实际汇率本质是两国一揽子商品的相对价格,长期来看绝不应被货币的买入和卖出等名义干预所影响。本文利用168个国家1980~2007年的数据构造外汇市场干预指标,检验外汇市场干预对实际汇率的影响,发现无论是非冲销还是冲销的干预措施,在长期都不会对实际汇率产生显著影响,也即是说,外汇市场干预在长期是"中性"的。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外汇市场干预所产生的短期效应,更多的也是通过信号渠道发挥作用,其前提是央行的干预信誉较高。如果央行不能让市场相信自己的干预能力,即便是短期内,也难以影响实际有效汇率。中国经济有制度上的特殊性,短期内有能力影响实际汇率,但是从长远来看也应服从国际普遍规律。因此,在讨论实际汇率低估问题时,不应一味指责央行的干预行为,更重要的是对要素价格扭曲,劳动力市场流动障碍等长期制度性因素给予关注。
2011年02期 No.209 5-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1K] [下载次数:19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8 ] |[阅读次数:3 ] - 何诚颖;刘英;徐清振;
在资金博弈和资金推动的证券市场中,资金流向确认与计算是金融工程的一大理论难题,国内外从事资本市场研究的学者及实际工作者都在寻求这方面突破,但均未有实质性进展。有鉴于此,本文在现有资金流向计算方法基础上,首次提出二阶段资金流向理论模型和构建资金流向指标体系,并实证分析中国股市资金流向。研究结果表明,资金净流入/资金净流出>2.3为牛市上证综指顶部,资金净流出/资金净流入>1.3为熊市上证综指底部;行业资金净流入/资金净流出>1.78为高成长行业,资金净流出/资金净流入>1.54为低增长行业,高成长股资金净流入/资金净流出比值>2。研究还发现,历史10天、20天及30天的资金净流向对未来10天、20天及30天的资金净流向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2011年02期 No.209 16-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6K] [下载次数:28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2 ] |[阅读次数:2 ] - 韩燕;李平;崔鑫;
本文提出了一个判断基金分析能力的新指标。我们以能否预测未来发生的并购事件作为基金分析能力的代理变量,将所有开放式偏股型基金分为能力强的基金和能力弱的基金。能力强的基金业绩显著、持续地好于能力弱的基金。能力强的基金更多地投资于较少被卖方分析师关注和信息不透明的股票,它们持股的行业更集中,它们的交易行为包含更多信息含量。此外,我们还提供证据表明能力强的基金并非依靠内幕消息获得超额业绩。
2011年02期 No.209 2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3K] [下载次数:34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6 ] |[阅读次数:2 ] - 王正位;王思敏;朱武祥;
资本市场不完美对企业融资和资本结构带来的"供给方效应"日益受到公司金融学术界关注。转轨时期的中国资本市场存在严格证券发行管制与金融创新管制,给企业融资和资本结构带来了供给方约束。本文选取了1993~2007年期间A股市场发生过股权再融资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股票再融资管制政策变更对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股票再融资管制政策的变更,是影响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重要因素;股票市场估值的"市场时机"并不是影响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显著因素。
2011年02期 No.209 40-48+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9K] [下载次数:59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2 ] |[阅读次数:2 ]
- 李万福;林斌;宋璐;
本文以投资效率为核心,通过基于流动性特性的条件关系检验和基于预期投资偏离的无条件关系检验,探讨了内部控制在公司投资中的角色。研究发现,当公司很可能面临投资过度境况时,更低的内部控制质量加剧了该现象的发生;当公司很可能面临投资不足境况时,更低的内部控制质量同样加剧了投资不足现象的发生;相对于内控较好的公司而言,内控较差的公司更可能出现在偏离正常投资水平的无法解释的极端投资组;公司层面和会计层面重大内控缺陷对投资的影响并无显著差异;整体而言,内控缺陷更多的公司,其之于非效率投资的影响更加严重。本研究表明,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是提高公司投资效率的重要途径,亦是从微观层面防止中国经济投资过热或过冷,促进中国经济平稳、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意味着当前监管机构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决策是有助于保护投资者利益的。
2011年02期 No.209 81-99+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8K] [下载次数:405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72 ] |[阅读次数:3 ] - 张会丽;吴有红;
以现金在我国A股上市公司及其整体子公司之间的分布为考察对象,本文考察了企业集团财务资源配置的集中程度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运用反映上市公司总体财务特征、母子公司业务特征等方面的指标,本文建立了财务资源适度配置的估计模型,并据此量化财务资源配置的集中程度。研究发现,财务资源配置的集中程度与企业经营绩效呈显著的倒U型关系,即过度集中或过度分散的财务资源配置都将对企业经营绩效产生不利影响。本文的经验证据将对我国企业内部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战略具有一定的启示性意义。
2011年02期 No.209 100-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8K] [下载次数:78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0 ] |[阅读次数:2 ] - 李燚;魏峰;
本研究对42家企业的人力资源负责人与其402名员工的配对数据进行多层数据分析,对高绩效人力资源实践、心理契约破裂和互动公正影响组织认同的被中介的调节作用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人力资源实践中的内部流动和激励性薪酬对组织认同产生正向显著影响,人员甄选和广泛培训对组织认同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互动公正对内部流动或激励性薪酬与组织认同的关系有调节作用,即在互动公正较低的组织中,内部流动或激励性薪酬对组织认同的影响作用较互动公正高的组织强;互动公正对内部流动或激励性薪酬与组织认同关系的调节效应以心理契约破裂为完全中介。
2011年02期 No.209 109-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6K] [下载次数:113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7 ] |[阅读次数:4 ]
- 黄江明;李亮;王伟;
本文以回顾总结由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和《管理世界》杂志联合主办的"中国企业管理案例与理论构建研究论坛(2010)"的成果为基础,针对当前中国管理案例研究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明确了案例研究中"讲好故事"与"构建理论"两者的相互关系。论文结合三篇优秀的单案例研究范文,从"把故事讲好"和"把故事升华"两个侧面阐述了如何做优秀的案例研究,并重点探讨了如何通过好的故事来构建理论这一重要课题。本文作为管理案例论坛的综述性文章,对推动中国管理案例研究的进步,实现深度发掘本土企业管理优秀实践、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本土管理理论这一长远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2011年02期 No.209 118-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2K] [下载次数:136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3 ] |[阅读次数:2 ] - 姚铮;王笑雨;程越楷;
本文主要根据3个案例访谈资料的内容编码和数据叠加,归纳出了风险投资契约条款设置动因、条款设置、条款影响、设置动因与条款设置关系、条款设置与条款影响关系的量表。研究发现,条款设置受信息不对称、不确定性和新进入缺陷的驱动,管理参与是最重要的条款设置;管理参与与所有的设置动因有关,并对风险企业有最全面的影响,管理参与是设置动因向条款影响传导的核心环节;条款设置对风险企业的业务经营、公司战略和公司治理有影响,最集中地体现在业务经营上。通过案例研究,本文提出了风险投资契约条款设置动因与条款影响传导模型,构建了风险投资契约条款设置动因及其作用机理理论。
2011年02期 No.209 127-141+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8K] [下载次数:49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2 ] |[阅读次数:2 ] - 许晖;纪春礼;李季;周斌;金鑫;
科技型中小企业对于技术创新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极为显著,然而环境风险却是影响科技型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应对环境风险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带来的影响一直是理论界和实践界探讨的重要难题。本文借鉴组织免疫的思想,在组织免疫行为机制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企业风险应对机理模型,以一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运用规范的单案例研究方法,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如何应对环境风险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结论显示,特异性机制和非特异性机制及其整合效应能够有效应对科技型中小企业面临的环境风险,非特异性机制主要有利于应对一般性环境风险,而特异性机制主要有利于应对关键性环境风险。
2011年02期 No.209 142-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4K] [下载次数:42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1 ] |[阅读次数:2 ]
- 杨红;
在基于资源消耗和环境控制框架下的农旅耦合产业系统增长模型里,稳态条件下,产业存量污染的衰减系数越大,分配到该产业上的资源就越多;产业存量污染的危害系数越大,分配到该产业上的资源就越少;贴现率越大,产业消耗的资源就越多。总体来说,增速越快,稳态收敛的速度就越快,但路径是不同的;污染损害函数的最优增长路径也不是单调的。
2011年02期 No.209 171-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8K] [下载次数:13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3 ] - 李喜梅;
本文基于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盈利性、安全性原则,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核算了各商业银行综合绩效,同时考察了资本结构对其综合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国家控股上市商业银行有利于其绩效的提高,而核心及附属资本充足率的提高不仅是商业银行应付资本监管的需要,也是其绩效提高的要求。
2011年02期 No.209 173-174+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K] [下载次数:4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7 ] |[阅读次数:4 ] - 胡援成;刘明艳;
本文结合中国国情,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分析,重点探讨中国上市公司债务期限结构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反映财务杠杆的负债权益比率仍然是影响中国上市公司债务期限结构的重要变量。我国长期债务在总债务中的比重偏低,全部样本均值为14%左右。反映股权特点的流通股比例和股权虚拟变量作用不突出,资产期限与债务期限的背离较严重,这些可能与股权融资偏好和短期债务融资偏好有关。
2011年02期 No.209 175-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65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0 ] |[阅读次数:3 ] - 刘冰;
现实中,存在许多类型的接管壁垒,这对于保护企业家精神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也造成"接管壁垒损害",在企业存在X—低效率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降低接管壁垒,产生控制权转移的压力机制,形成财富效应,并减少企业主体利益冲突,防止国有企业领导人低效率更替的发生。
2011年02期 No.209 182-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7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