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友;徐楠;伴随着城市规模的外延式扩张,出现了大量失地农民,如何在土地城市化过程中顺利推进失地农民市民化,成为我国城市化由粗放式向内涵式转变的重要问题。然而,本文基于浙江富阳、德清和宁波调研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即使在发达地区,失地农民市民化远滞后于土地城市化,失地农民普遍存在被城市化的感受。为探究其中原因,本文利用方差分析方法,从两个维度对失地农民市民化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论表明,尽管发达地区失地农民获得了丰厚的物质补偿,但失地农民对市民身份的认同度较低,这其中虽与失地农民个体特征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制度性因素,其中,较低的征地过程信息透明度和农用地征转用增值收入分配决策民主化程度是关键因素,缺乏长效的失地后就业安置是重要原因。前者影响了失地农民市民化的心里认同,后者制约了失地农民的市民身份归属。两者在其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延滞了失地农民市民化进程。
2011年01期 No.208 62-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8K] [下载次数:58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9 ] |[阅读次数:2 ] 张利庠;张喜才;本文根据2001~2009年农业产业链上中下游各个环节产品的月度价格数据,构建了向量自回归模型,以产业链的视角研究外部冲击对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外部冲击对产业链中农产品的价格波动有重要影响,短期内可使初级农产品价格波动幅度扩大3~5倍,但对产业链中不同环节的影响存在差异。水稻、小麦等粮食产业链主要受气候、自然灾害等对产业生产自身造成的冲击,其对稻米、小麦的价格波动的解释程度均达到95%左右。大豆、生猪、肉鸡等产业链市场化程度较高,除受生产影响外,国际贸易、汇率等外部冲击的影响也较大,解释程度达到10%~30%,且产业链中的价格波动范围较广。最后,提出了应对外部冲击对农产品价格影响的政策建议。
2011年01期 No.208 7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7K] [下载次数:122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1 ] |[阅读次数: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