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世界

MANAGEMENT WORLD

  • 新春寄语

    李铁映

    <正> 岁月交替,新春伊始,在迈进1995年之际,我谨代表《管理世界》编辑部全体人员,向给予我们热情支持的读者、作者和本刊顾问、学术指导、编委及社会各界人士致以最衷心的感谢和最诚挚的新春祝福。 1994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第16个年头。在这一年中,经济体制改革整体向前推进,财政、税收、外汇、金融、流通体制等项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系统建立奠定了基础;国民经济在国家有效的宏观调控之下,克服种种困难,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的势头。毋庸置疑,1994年是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

    1995年01期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5 ]
  •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

    李铁映

    <正>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目前,国务院正在组织一批国有大中型企业,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进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国有企业改革既有理论问题,也有实践问题。在国有企业改革方向明确之后,更重要的是实践问题。改革开放15年来,国有大中型企业取得了巨大发展,并支撑了整个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支撑了改革开放事业,支撑了全社会的稳定和进步。国有大中型企业始终是国民经济的支柱。

    1995年01期 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72 ]
  • 关于《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

    杨雍哲

    <正> 1994年国务院制定并公布实施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要求从1994年起到本世纪末的7年时间里,基本解决8000万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这对加快贫困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逐步缩小东西部地区差距,加强民族团结,促进社会稳定,实现共同富裕,为改革和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是一项具有重大经济和政治意义的战略计划。

    1995年01期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1k]
    [下载次数:2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76 ]
  • 中国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完善与经济发展

    孙尚清,陈清泰,王仕元,邓鸿勋,杨启先,塞风,魏杰,陆百甫,张卓元,李琮,严瑞珍,杨纪珂

    1994年,我国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国民经济在国家有效的宏观调控下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对外开放程度日益扩展,同期,经济改革进一步向前推进,尤其是财政、税收外汇等项改革已经取得初步成功。为了继续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本刊特邀请一批国家著名专家学者,对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加强宏观调控、抑制通货膨胀,深化改革及改善改革环境,世界经济发展及我国经济发展,农村经济发展等问题,各抒己见,并希望能以此推进对以上课题的进一步研究。

    1995年01期 9-39+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2k]
    [下载次数:2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37 ]
  • 我国经济专家对宏观经济的形势判断与政策建议——第八次经济专家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杜子芳,张泰,蒋东生

    1994年,中国经济形势及经济改革究竟如何判断,1995年,中国经济改革与经济发展将呈现一种什么态势,这是目前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为使人们对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并有助于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本刊特刊登中国经济宏观景气专家问卷调查系统第八次经济专家调查问卷的分析报告,并邀请国家统计局、国家计委、中国社科院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就1994年中国经济形势、1995年中国经济发展问题和中国社会形势撰文各抒己见,以飨读者。

    1995年01期 40-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8k]
    [下载次数:2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44 ]
  •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之特点与趋势

    李京文

    <正> 一、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1.经济增长速度方面 经历了连续两年的高速增长之后,1994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开始平稳回落。预计1994年GDP增长速度将为11.5%左右,仍然保持了快速增长的态势,使中国继续成为世界瞩目的高速增长国家之一。在一、二、三产业中,农业生产虽然受到水涝旱灾的严重影响,但是由于各级政府和各个部门及时采取补救措施,除粮、糖有所减产外,整个农业全年生产仍然可望取得较好的收成,预计全年农业增加值增长3.0%。第二产业受宏观调控的影响,增长速度开始逐步回落,预测全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16.0%,其中轻工业增长16.4%,重工业增长15%,第三产业增长10.2%,其中,交通运输和通讯邮电业等基础产业继续得到加强,增长率将为11%,开始逐步成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新增长点。

    1995年01期 4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1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40 ]
  • 1994年中国经济回顾与1995年中国经济展望

    邱晓华,万东华

    <正> 一、1994年经济运行的基本态势 就宏观总体而言,在改革开放和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1994年国民经济运行呈现供给持续稳定增长,需求有所抑制,国家宏观调控能力有所增强的基本态势。 (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社会供给状况趋于改善 初步测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为4380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8%,是1992年以来第三个连续高增长的年份,不仅大大高于世界经济3%的平均增长速度,也高于亚洲经济8%的平均增长速度,是全球范围内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国家之一。

    1995年01期 5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6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17 ]
  • 1994年经济形势分析及1995年展望

    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

    <正> 1994年国民经济在前两年高速增长的基础上继续快速运行,通货膨胀也发展到了改革以来的最高峰。同时,以市场化为取向的改革也迈出了较大步伐。初步预计,国民生产总值达4380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11.8%,工业增加值18400亿元,增长18%,全国零售物价上涨指数高达21.7%。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1994年宏观经济“高增长、高通胀”运行中出现了具有转折性意义的新特点、新变化,这些变化对1995年乃至“九·五”期间中国经济的快速健康稳定发展将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

    1995年01期 59-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7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23 ]
  • 1994~1995年中国社会形势的分析与预测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正> 1994年10月,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召开了1994~1995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预测座谈会,40多位属于不同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他们分别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法学所、人口所、政治学所、民族所、世界宗教所、经济所、农村发展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体改委、国家统计局、公安部、人事部、最高检察院、民政部、统战部、建设部、国家计生委、全国总工会、北京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经济社会调查所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有关厅、局等,部分新闻出版单位的同志也参加了会议。此外,课题组还在1994年10~11月就中国1994~1995年的社会形势对北京160多名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全国10个省区的20000多名城乡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根据对专家学者意见的归纳整理和对来自各个方面调查统计资料的综合分析,现将我们对1994~1995年中国社会形势的分析预测结果报告如下。

    1995年01期 66-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9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30 ]
  • 论我国城镇国有土地租赁制

    周诚

    <正> 目前我国城镇国有土地实行有偿使用制。其具体的形式如何呢?对此,人们的认识并不一致。有一种意见认为,我国城镇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的具体形式就是批租制;另一种意见则认为,除了批租外,收取土地使用税也算是实行土地有偿使用。 的确,收取土地使用税,从本质上来看就是收取地租,因而认为这也是土地有偿使用,是有道理的。问题在于,目前的土地使用税标准过低(0.1元~10元/平方米·年),根本起不了地

    1995年01期 76-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3k]
    [下载次数:2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281 ]
  • 重构国有资产投资形成机制

    王元京

    <正> 一、国有资产投资形成的基本状况 国有资产投资形成的合理规模并不是人为规定的,而是由国有资产投资需求与供给相均衡所决定的。从投资需求来看,实现国有资产保值与增值需要形成重置投资和净投资。从投资供给来看,重置投资和净投资的形成规模取决于资本来源数量,即国有单位的有效货币需求的支付能力。也就是说,国有资产投资形成规模的合理界限在于,重置投资与净投资的规模既取决于国有资产保值与增值的需求,又取决于保障投资需求有效程度的货币支付能力,但归根结底取决于国有单位的有效支付能力。长期以来,我国国有资产投资形成规模过度“膨涨”,最重

    1995年01期 84-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0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38 ]
  • 需求结构偏斜与通货膨胀

    胡春力

    <正> 一、问题的提起 对目前这次通货膨胀原因,多数人从总量层次上进行分析,得出了总量供求失衡导致通货膨胀的结论。因此也就必然主张采取收缩总量的对策。 但是如果留意一下供求缺口及物价上涨的源头所在,就不难发现,对于不同类型的生产资料来说,供求状况不同,价格上涨的幅度也相去甚远。就1993年来说,供求关系最为紧张的是原材料类(包括燃料、动力等)生产资料,因此价格上涨幅度最高,为40.4%,其中与建筑业密切相关的钢材、水泥、木材,其涨价幅度分别达到82.7%、48%和28.5%。与此形成对照的是以

    1995年01期 94-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8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53 ]
  • 国民经济高速增长的比较研究(下)

    韩文秀,邵宁

    <正> 五、高速增长时期的其他特征 (一)权威而高效率的政府 政府作为现代经济活动中的主体之一,其地垃、作用与企业和个人相比,至少同等重要。对于发展中国家赶超发达国家来说,政府的作用尤其重要。战后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的国家的一个共同之处也在于它们有一个权威而高效率的政府,经济发展中政府的职能得到了相对来说恰如其分的发挥。具体而言,政府的作用表现或反映在如下一些方面: (1)保证社会处于长期稳定。战后30多年里日本实行的是一党多派执政、联邦德国是西方式的多党制、韩国是军人政权、新加坡是强人政治,无论这些国家在政治制度方面多么不同,但政府的权威性和社会的持续稳定性则是别无二致的。这是经济高速增长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

    1995年01期 104-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3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36 ]
  • 印度改革发展研究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考察团

    <正> 一、印度正在积极推进改革开放 1.改革开放的背景 印度是混合经济体制的国家,受计划经济影响较深,而且长期实行着相对封闭的经济政策。印度推行改革开放新政策,始于1991年7月。由于海湾战争、前苏联解体等外部因素的冲击和国内政党、种族、教派之争造成的政治动荡,使印度经济1991年处于崩溃的边沿。当时,海外劳务收入急剧下降,石油进口支出大幅度增加,导致外汇储备下降,外债余额上升。到1991年6月,国家外汇储备仅剩10亿美元左右,外债高达720亿美元。1990~1991年财政年度赤字52亿美元,通货膨胀率上升到16%。为了挽救印度经济,拉奥总理上台后,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帮助下,制定了改革开放的新的发展战略和政策。

    1995年01期 114-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6k]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27 ]
  • 1994年度中国500家建筑业企业评价

    <正> 一、序 建筑业是目前我国五大产业部门中仅次于工业和农业的重要产业部门,在推动国民经济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500家建筑业企业评价”是一项已历经3年的重要研究项目,其基本目的并不仅仅在于排序,而且还应包括以下内容:其一,勾画出中国建筑业的基本变动及其发展趋势;其二,考察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及其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其三,如何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和经济改革进一步深化时期,有效地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建筑业产业的发展。3年来,我们坚持“科学、客观、公正”的态度,依据国际惯例,同时根据我国统计制度的实际情况,对我国建筑业企业加以评价、排序。这一实证研究,充分揭示了在过去40余年我国建筑业大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骨干作用;特别是通过每年对中国企业此落彼长的研究,准确地刻画出建筑业产业结构的变化,以及产业的分布及其变动趋势,为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供了有效的咨询。

    1995年01期 119-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5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69 ]
  • 迈向持续发展的现实一步

    罗伯特·索洛,张陆彪,梁艳

    这篇报告被译成中文介绍给中国朋友我感到非常高兴。我认为,无论在任何经济体制下,要想沿着长远的道路向前发展,最重要的第一步是进行产出核算和资源利用核算(包括环境资源)。我们不能控制那些不能衡量的东西。中国在人口管理和资源利用方面的做法对21世纪的全球经济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许多问题迫切等待中国进行决策。不过,决策必须建立在充分考虑各种替代发展道路的现有知识及对其了解的基础上,这样做不论是对中国还是对全世界来说,都毕竟是有利的。

    1995年01期 135-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3k]
    [下载次数:2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254 ]
  • 绿色文明与中国的现代化战略

    廖晓义,方玲

    <正> 文明不仅是人类社会的进化,也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变化,不同的文明阶段,有着不同的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 人类在原始文明中对自然充满了恐惧和崇拜。采集和渔猎是原始部落的基本生存方式,人类只是生物圈生态链条中寻常的一环,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一种原始的和谐。 农业文明带来了人与自然关系的重大变化。广泛的农田耕作种植和相应的手工业发展,使人类不再简单寄生于野生动植物,而由被动获取生物资源变为主动控制自然。

    1995年01期 143-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2k]
    [下载次数:2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65 ]
  • 水泥制造业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实证研究

    蔡宁,吴刚,许庆瑞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中国在相当长一段时期的发展战略,而要实现这一战略,需要实现这一战略,需要理论界与实际工作部门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深入探讨中国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现实障碍及克服办法。下文即是针对水泥制造这一高污染行业的现状,从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间的关系这一角度入手进行的实记性分析。我们希望,由此引起各个有关领域进行更多的高层次、实记性、综合性研究。

    1995年01期 149-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下载次数:2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373 ]
  • 宏观改革与企业发展:企业家的反应与期望——1994年中国企业家问卷调查主报告

    <正> 1994年,国家推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和宏观调控措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迈出了关键性的步伐。为了准确掌握经济体制转轨时期我国企业整体运行状况,充分了解企业家对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的评价,了解企业家对深化改革的要求,为1995年全面推进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供重要依据,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组织了“1994年度企业家问卷调查”。国务院研究室工交司、国家经贸委企业司、中国企业管理协会研究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管理世界杂志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经济情报中心、国家计委国民经济综合司、财政部综合与改革司、中国人民银行政策研究室、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经贸政策和发展司、劳动部劳动

    1995年01期 153-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7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312 ]
  • 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思考

    龚家齐

    <正> 企业作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其主体地位至少应具备以下条件才能确立,一是企业能够依法自主支配企业资产(无论这些资产归谁占有和以什么形式组成);二是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够自主地按市场需求来加以组织;三是企业对作为生产要素之一的劳动力(即经营者和职工)能够自主地实现优化组合和合理流动,不应受非生产经营因素的干预;四是企业的利润在依法纳税后,能够自主分配,以满足所有者收益、职工利益和扩大再生产的均衡需要。很显然,原有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和组织制度是很难满足这些条件的。要在国有企业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必须重新塑造政府与企业的关系,通过重组国有资产的产权结构;建立国有企业的法人治理制度;改革国有企业的人事制度,使政企真正分开,企业作为生产经营组织按市场机制运行。

    1995年01期 161-166+219-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8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44 ]
  • 我国企业改革的回顾与展望

    李德伟,阎长乐

    <正>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已经走过十五个年头了,其间从理论到实践都经历了曲折艰难的历程。目前,中国经济改革正处于一个转折性的关头,就企业改革的理论与实践而言,同样如此。

    1995年01期 16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0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80 ]
  • “北京'94跨国公司与世界经济一体化国际研讨会”焦点透视

    夏申 ,储祥银

    <正> 1994年9月12日至9月14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联合国贸发会议跨国公司与投资司联合主办了“北京’94跨国公司与世界经济一体化国际研讨会”。英国里丁大学和美国鲁吉尔斯大学约翰H·邓宁教授、香港大学陈坤耀教授、贸发会议官员卡尔P·索旺博士、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数十所高等学府和研究机构的40多名专家、教授出席了会议。 联合国贸发会议负责官员借《1994年世界投资报告:跨国公司、就业与工作环境》首发之际,首先披露了全球跨国直接投资的最新态势——

    1995年01期 173-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6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12 ]
  • 中国国有经济转型的社会学思考

    李培林

    <正> 一、国有经济为改革付出的社会成本 迄今为止,中国的国有企业从总体上说仍然不是一种纯粹的生产和经营的经济组织,它同时也是一种社会组织和生活单位,要执行一些特定的“社会功能”和承担一些特定的“社会责任”。国有企业改革的一切措施:放权让利、扩大自主权、利改税、拨改贷、经营承包、政企分开、股份制改造等等,都旨在使国有企业成为自负盈亏、具有刚性预算约束、以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的真正市场主体,但是,由于社会体制(就业、社会保障等)改革的滞后,国有企业的功能结构并没有改变,国有企业处于一种“欲活不能、欲死不罢”的两难境地。一方面,改革要求国有企

    1995年01期 180-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3k]
    [下载次数:4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342 ]
  • 四个不同类型企业文化的比较研究

    国家体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课题组 ,中国人民大学外经所课题组

    <正> 一、研究的总体框架 本项研究的重点是:客观地了解、比较分析不同类型的企业文化;了解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对中国企业文化的普遍性影响;探讨各个企业的文化是否有自身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我们选择四个不同类型的企业作为研究对象:1、规模较大的国营印刷厂是一个典型的“国家工厂”。2、北京丰台锅炉厂是一个村级乡镇企业。3、四通集团公司中的股份公司和索泰克生产厂是在中国建立得较早的一家民营企业。4、百龙绿色科技总公司,这也是体制改革中出现的民营企业。1994年上半年,我们对这四家企业进行了调查。本文主要就问卷调查所获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调查问卷所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企业成员素质、企业成员的一般价值观念和关于企业的观念,企业成员对企业内人际关系、沟通状况等的评价。

    1995年01期 188-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8k]
    [下载次数:7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326 ]
  • 中国经济特区:变迁与选择

    夏小林,孙安琴

    <正> 中国经济特区在改革、开放、发展方面的进程既定格局,均受到国内、国际背景的规定。迄今为止,以1992年为主要界线,经济特区经历了两种有显著差异的发展背景。 中国经济特区的发展,既有突进,也有局限性。90年代国内、国际背景的加速演进,汇聚成了经济特区面临大挑战的场景,改变了其在全国的综合性的优越位势。经济特区需要在国内各区域之间相对平等的、多元化的进取格局中,实事求是地选择新的发展立足点,发挥自身的优势,完成阶段性的转变,实现新的跃迁。

    1995年01期 198-2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7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92 ]
  • 温州农村经济发展的几点启示

    郭玮

    <正> 温州是我国市场经济发育较早的地区。十几年的改革开放,使温州由原来的贫困山区转变成我国农村经济最活跃、农民最富裕的地区之一。温州经济发展中的一些新动向和新问题在全国,特别是在沿海发达地区很具代表性,值得研究和重视。

    1995年01期 208-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0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584 ]
  • 中国内陆大省对外开放的几个战略问题

    王小刚

    <正> 一、对“筑巢引鸟”与“借船出海”战略模式的评析 所谓“筑巢引鸟”,是指在对外开放的战略上,将有限的资金着力于进行内陆省份自身的能源、交通和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从而改善投资环境,以达到扩大对外开放,增强对外商投资吸引力,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加快自身的经济发展;所谓“借船出海”,是指将较多的建设资金投资于在沿海地区和其它对外开发的前沿地区的窗口建设,通过利用沿海地区的区位优势和优惠政策,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以实现对外开放的战略。

    1995年01期 214-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42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