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世界

MANAGEMENT WORLD

  • 加快四川经济发展与国际合作的几点意见

    孙尚清

    <正> 15年来的改革开放不仅使我国经济体制正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转变,而且也推动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在80年代保持了9%左右经济增长率的基础上,进入90年代以来,和欧美经济不振的状况形成鲜明对比,中国经济已连续3年保持了12~13%的增长率。众所周知,高的增长率就意味着众多的投资机会,意味着巨大的潜在投资回报。 在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我国政府对于增长中暴露出来的一些矛盾和问题,也采

    1994年05期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86 ]
  • 90年代中国对外经贸发展的基本构想

    吴仪

    <正> 自70年代末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的15年间,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综合国力逐步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同时,这15年也是中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对外经济贸易迅速发展的时期。随着中国经济由封闭型、半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对外经济贸易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从切身的

    1994年05期 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2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43 ]
  • 加速商品市场的发展和完善

    张皓若

    <正> 一、我国商品市场的发展及其功能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二三年,我国的商品市场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到1993年底,全国共有各类商品市场近10万个,集贸市场和以现货交易为主的各类专业市场已经遍布全国城乡,全国性与区域性的批发市场以及商品交易所有近百个,如有色金属有上海金属交易所和深圳有色金属交易所;粮油有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和上海粮油交易所;钢材有北洋(天津)钢材批发

    1994年05期 8-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0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45 ]
  • 中国长期规划中的若干问题

    王建

    <正> 一、规划的起点和目标 (一)90年代初期中国经济的“三大转变” 70年代末期,中国开始了具有历史意义的经济体制改革,同时,经济发展从“重型”转向“轻型”、从封闭走向开放,中国经济发展在80年代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就是从体制、发展和开放这“三大转变”中取得的。

    1994年05期 14-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4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25 ]
  • 中国经济发展的理论思考与政策选择(下)

    中国社科院经济学科片《1991~2010年经济发展思路》课题组

    <正> 五、工业发展速度与结构变动趋势 (一)工业发展速度与相关因素 在本世纪最后10年和下世纪前10年,我国工业均以高于经济增长率的速度增长。整个20年的增长速度分两个阶段,1991~2000年为第一阶段,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到2000年,工业增加值为21912亿元人民币,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2.3%。2001~2010年为第二阶段,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6%。到2010年,工业增加值达45583亿元人民币,占国内生产

    1994年05期 24-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5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24 ]
  • 城市化、国际化和产业结构的高度化——未来20年中国经济发展基调的判断

    国家计委规划司课题组

    90年代以来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表明,对城市化的渴求、国际收支压力增大、外资大量流入和新产业投资剧增等现象,已非短期周期性波动所能解释。可以肯定地说,这是我国人均收入提高后,引起的产业结构转换现象。从局部出发,是无法理解甚至解释这些现象的,唯有结构性的分析方法才能使我们从光怪陆离的现象中解脱出来,抓住其主要的发展线索。在90年代后期,城市化、国际化和产业结构的高度化是我国经济发展进一步实现小康水平并向中等收入国家迈进的内生性需要,也是国家产业政策和长期规划的聚合点。

    1994年05期 34-40+218-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9k]
    [下载次数:5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326 ]
  • 市场经济新体制建设若干重大问题论要(上)

    范恒山

    本文对市场经济新体制建设的一些重大问题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中国实行市场经济有一个对具体目标模式的选择问题,而其理想的选择之关键在于,恰当把握中国自己的实际,使之真正适应并科学体现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则,实现两者的水乳交融,这种市场经济体制应当是能够实现效率与公平高水平结合的经济体制。国有企业的改革在新体制建设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这一改革应适应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在思想观念、改革思路、操作方式等方面作重大调整,紧紧扣住企业财产组织制度和资产分布结构调整两方面做文章。要素市场的建设要置于深层的改革背景之中,在形成以要素合理流动为依托的市场化的经济关系方面下功夫。宏观管理在中国市场经济发展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不能仅满足于按国际通行的一般思路办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新特点,改革的方式和策略应作适当、科学的选择。作者还指出,现存体制与思想基础的许多方面很不利于改革的健康推进,当前要着力克服新体制建设认识和行为上的十大误区。全文分上下两部分于本刊连载。

    1994年05期 4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5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59 ]
  • 制度变迁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刘铁民

    <正>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从实质上说,是制度创新和制度结构变迁的过程。这种制度安排和制度结构的持续演进,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制度安排可能出现在各种层次上,如个人的制度安排、自愿的制度安排、团体的制度安排、政府的制度安排等等。但显然政府的制度安排是社会所有制度安排中最重要的,政府既可以创造制度需求,同时又可以增加制度供给。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国15年的改革进程可以归结为两个因素:一是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的

    1994年05期 5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1k]
    [下载次数:5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338 ]
  • 将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的研究

    国务院研究室财金贸易研究司课题组

    <正>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这是扩大对外开放、加强我国与世界各国经济交往和联系的需要,是推进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是实现第二步、第三步经济发展战略、提高我国国际战略地位的需要。这不是一般的工作部署,也不是区域性发展对策,而是关系到改革和发展全局的大问题。

    1994年05期 59-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6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47 ]
  • 关于当前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争论

    刘日新

    <正> 现在我国正处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时期,理论界和宏观经济管理部门的同志对当前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实际上存在不同看法。概括起来,争论集中在三个问题上:一、当前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究竟是偏大还是不大?二、国家对投资规模应不应当进行宏观控制?三、在当前的具体情况下国家对投资规模如何控制?下面就这三个问题谈点个人看法。

    1994年05期 67-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2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97 ]
  • 国有九企业H股香港上市透析

    李幛喆

    <正> 1993年6月至1994年6月,中国的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广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北人印刷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昆明机床股份有限公司、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天津渤海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东方电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分别简称:青啤、石化、广船、北人、马钢、昆机、仪征、渤海和东电)国有九大企业H股在香港上市。此举有几点明显的意义:(1)中国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并已进入国际性的实

    1994年05期 7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0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35 ]
  • 论加快经济发展与抑制通货膨胀

    谢安

    <正> 1993年,我国的经济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双双攀高,分别达到13.4%和14.7%(全国居民生活费用价格)。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再次成为经济学界和宏观经济调控部门探讨的重大问题。一种颇具影响的观点认为:要加快经济发展势必带来通货膨胀,而抑制通货膨胀则必然影响经济的快速增长,从而,将加快经济发展与抑制通货膨胀对立起来,并提出将加快经

    1994年05期 7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44 ]
  • 构建房地产市场体系的基本框架

    宋春华,梁运斌

    <正>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必须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当前要着重发展生产要素市场,规范市场行为,打破地区、部门的分割和封锁,反对不正当竞争,创造平等竞争的环境,形

    1994年05期 8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下载次数:2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40 ]
  • 建设体制与投资体制的综合配套改革

    国家体改委研究所课题组

    <正> 为了贯彻和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的精神,推进建设体制与投资体制的配套改革,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我们在调查研究,广泛征集意见的基础上,提出有关建设体制与投资体制配套改革的若干建议。

    1994年05期 86-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7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49 ]
  • 当前机械工业运行态势及发展趋势分析

    <正> 一、1994年上半年机械工业运行总体态势 1994年以来,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成效进一步显现和各项重大改革举措的顺利实施,国民经济运行总体态势趋好。机械工业发展同全国形势一样,呈现年初低速起动、二季度渐有增长、全年将平稳发展的总体态势。但前进中面临的问题仍较严重,部分企业生产经营相当困难,促使全行业运行进入良性循环的任务仍十分艰巨,尚需各级主管部门和广大企业继续努力。

    1994年05期 94-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7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55 ]
  • 1994年度中国500家最大工业企业及行业50家评价

    李克穆 ,卢春恒 ,李启明 ,方宇 ,谢悦 ,尚增健

    <正> 一、序 工业是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最重要的产业,从1987年管理世界中国企业评价中心与国家统计局工业交通统计司联合首创中国大型企业评价排序始,该项目已连续进行了7年。7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科学、客观、公正”的态度,依据国际惯例,同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对我

    1994年05期 101-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3k]
    [下载次数:3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356 ]
  • 国有企业利用外资嫁接改造的调查与分析——青岛、烟台、大连三市利用外资嫁接改造的调查报告

    国有企业利用外资调查组

    <正> 一、基本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青岛、烟台、大连利用外资一直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尤其是进入90年代后,利用外资嫁接改造国有企业的工作由点到面逐步展开。1993年,青岛市当年批准利用外资项目1629个,合同利用外资18.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9亿美元;其中利用外资嫁接改造现有企业项目359个,合同利用外资2.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5亿美元,分别占总规模的22%、15%和26%左右。烟台市截止到1994年4月底,国有企业和县属以上集体企业利用外

    1994年05期 131-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3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35 ]
  • 推进城镇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邢幼青

    <正> 一、城镇集体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必要性、重要性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指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所有企业都要向这个方向努力”。城镇集体企

    1994年05期 138-141+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5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18 ]
  • 论中国乡镇企业改造

    石孝义

    乡镇企业在我国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阶段,进行全面改造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完善产权制度,进行股份合作制(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科技进步,提高企业素质;搞好“东西合作工程”,缩小地区差距等是当前乡镇企业改造的重要任务。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为乡镇企业改造创造良好外部环境;落实国家信贷政策,增加乡镇企业投入;加快立法,依法保障乡镇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是“防止倒退”的主要对策。

    1994年05期 142-149+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1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95 ]
  • 论企业责任中心制——我国大中型企业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新探索

    席宁华

    国有企业改革从简政放权到承包责任制,继而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经历了十几年,无疑是对搞活国有企业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但目前,在国有大中型企业经营管理中仍未根本摆脱企业内部“大锅饭”体制的束缚,企业仍未焕发出应有的活力和潜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企业改革的方向,因此就要求企业不断完善内部经营管理机制,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使企业成为更具活力的、真正的企业。席宁华《论企业责任中心制》一文在建立企业内部管理体制上做了有意义的探索。我们刊出此文的目的在于引发人们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对符合中国特点的、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配套的现代企业内部科学管理体制做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1994年05期 150-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5k]
    [下载次数:4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318 ]
  • 企业新产品开发决策的管理心理学研究

    郑全全

    由于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企业进行新产品开发的决策,势必遇到大量的不确定因素。管理人员如何认识和把握这些不确定因素,科学地作出决策,这涉及到大量的管理心理学问题。本文从个体、组织和外部环境三个界面层次分析着手,重点研究了影响企业新产品开发决策的因素、它们的交互作用、以及宏观环境因素不确定性的动态特征,并为科学地作出企业新产品开发决策提出了若干建议。

    1994年05期 157-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1k]
    [下载次数:2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14 ]
  • 小康县(市)的综合评价研究

    小康县(市)综合评价课题组

    <正> 自从党中央提出在本世纪末实现小康目标以来,各地对实现小康目标十分关注,已有许多县(市)为奔小康制订目标,找差距、揭矛盾,为提前实现小康目标而努力奋斗。国家曾指出:“全国进入小康的关键和难点在农村,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并指示:“要把农村小康建设作为90年代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加以研究。”

    1994年05期 165-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3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12 ]
  • 中国地区差异的结构及其机制

    中兼和津次

    <正> 中国南部沿海地区形成的广东和福建省的华南经济圈,以上海和江苏为中心的华东地区的大上海经济圈,还有山东省、天津市、辽宁省等形成的环黄海经济圈,都取得了惊人的发展。已与海外经济结为一体的发展的中国的沿海地区与尚未充分起飞的内地之间的差异、或曰以国营重工业为主的北部地区与外资企业活跃的南部地区之间的差异正在扩大,可以说,孕育着

    1994年05期 171-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5k]
    [下载次数:3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233 ]
  • 地方经济调控问题研究

    杨时旺

    <正> 一、地方经济调控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有的同志把地方经济调控作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一个层次,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它们都属于国家政权对国民经济的调控。但从经济运行层次看,它属于中观调控。这种调控是国家宏观调控的基础,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经济调控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国家

    1994年05期 177-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0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70 ]
  • 90年代中国西部经济开发展望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国西部发展》课题组

    <正> 分析和展望90年代中国西部的发展,必须将90年代中国经济整体发展格局、市场化改革进程、国家产业和区域政策结合起来,统一考虑,才能得出恰当的结论。 一、目前的状况 90年代初,治理整顿时期宣告结束后,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改革开放增长时期。

    1994年05期 181-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21 ]
  • 当代中国农村宗族问题研究

    李成贵

    本文对当代中国农村宗法制度进行了综合分析。文章把文化因素和社会人文条件纳入视野,剖析了农村宗族的变迁和重整的机理与过程;考察了宗族这一特殊组织的经济学涵义,认为对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而言,很少有像宗族这样有效的典型例子。此外,还综合分析了宗族的绩效和局限,及其创造性转化问题。

    1994年05期 184-191+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4k]
    [下载次数:16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6 ] |[阅读次数:265 ]
  • 农村工业化的环境影响与对策研究

    姜百臣,李周

    <正> 中国农村工业化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农村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和资金等)的就地开发、就地利用和就地转化。因此,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中国农村工业化一开始就表现出布局分散化、规模小型化、产业趋同化的特征,这种“村村点火,户户冒烟”遍地开花式的发展格局带来了诸如交通不便、信息不畅、基础设施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严重滞后、社区内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不大、交易费用过高,以及严重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使农村工业化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1994年05期 192-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8k]
    [下载次数:6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6 ] |[阅读次数:310 ]
  • 保险市场培育与发展的总体构想和基本对策

    申曙光

    现阶段我国保险体制改革的基本内容是培育和发展适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保险市场。本文在分析我国保险市场的现状及发展的理论基础后提出:保险市场培育和发展的目标模式是多元化有限型市场,关键是建立合适的市场结构、运行机制、中间人制度、再保险市场及法律保障体系。文章还提出并讨论了保险市场培育和发展的基本对策。

    1994年05期 198-204+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7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48 ]
  • 进一步建设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问题座谈会述要

    张永建

    <正> 前不久,国务院研究室宏观经济研究局、中信国际研究所、《经济导刊》编辑部联合召开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问题座谈会。国务院研究室、国家体改委、国家计委、劳动部、卫生部、全国总工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银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同志及企业界的有关人士参加了会议。会议就进一步建立、健全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讨,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1994年05期 205-2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81 ]
  • 先秦文化决策思想对现代科学决策的借鉴意义

    于幼军

    <正> 以《周易》及诸子百家之学为代表的先秦文化,堪称中国文化史上第一个黄金时代。特别是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界呈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各种思想学术流派竞相发展的局面,展现了深刻丰富的思想智慧光芒。在先秦文化中,蕴藏着对现代决策科学有积极借鉴意义的宝贵思想,对之认真做一番科学的扬弃工作,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现代决策管理科学相结合,这对于创造形成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决策管理科学,对于我们今天在决策管理中开阔思路,深

    1994年05期 208-2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下载次数:2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65 ]
  • 论新时期带兵工作

    王立忠

    <正> 纵观我军成长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带兵工作实质上是造就一支什么样的带兵队伍,培养什么样的人,军队建设朝什么方向发展和为谁服务这一带有根本性、事关全局的问题。加强新时期带兵工作,我认为必须注重强化五种观念,在抓落实上狠下功夫。

    1994年05期 212-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10 ]
  • “中国有中国自己的模式”——学习邓小平“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与发展”思想

    黄道霞

    <正> 小平同志在农村改革与发展初战告捷、取得成效后,曾指出:“我们取得的成就,如果有一点经验的话,那就是这几年来重申了毛泽东同志提倡的实事求是的原则。”“六年来,中国农村就是根据这样的原则,走自己的路,取得成功的。” 实践表明,小平同志关于“中国有中国自己的模式”这一大思路,首先是在农村试验、摸索和先得以实施的。即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首

    1994年05期 215-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57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