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世界

MANAGEMENT WORLD

  • 新春寄语

    <正> 旧岁即逝,新春伊始。在充满活力的1994年到来之际,我谨代表《管理世界》编辑部全体人员,向给予我们热情支持的读者、作者和本刊顾问、学术指导、编委及社会各界人士致以最衷心的感谢和最诚挚的新春祝福。 过去的一年,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改革进一步深化;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为我国从旧体制向新体制的过渡制定出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使我们进一步坚定了中国经济改革必胜的信心。可以说,1993年是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一个新起点。

    1994年01期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8 ]
  •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笔谈会

    马洪,孙尚清,杨纪珂,张磐,李琮,李京文,杨培新,戴园晨,汤丙午,周叔莲,冒天启,塞风,严瑞珍

    1993年,我国的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就,国民经济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为我国90年代的改革制定出总体规划和行动纲领。为了切实贯彻《决定》,保持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本刊特邀一批国内著名专家学者,对加强宏观调控、完善宏观经济管理体制,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90年代中国及世界经济发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农村经济发展等问题,各抒己见,以期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做些有益的探讨。

    1994年01期 2-26+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7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65 ]
  • 题词

    1994年01期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97 ]
  • 关于建设长江经济带的若干基本构思

    孙尚清

    <正> 一、长江流域在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长江是中国的第一大江,全长6300公里,流经10个省、市、自治区。长江水系丰富,干流横贯东西,3600多条支流沟通南北。流域面积达180余万平方公里,占中国总面积的五分之一。全流域拥有大中小城市数占中国大陆总数的33%。全流域的人口、耕地面积与工农业总产值分别占中国大陆的36%、25%与40%,水稻产量占大陆的70%。全流域既有丰富多样的气候资源和生物资源,又有品种齐全的矿产资源,尤其是水利资源极为丰富。据统计,干支流水能的蕴藏量达2.75亿千瓦,可开发量1.97亿千瓦,占中国大陆的52.1%。干支流水道网通航里程

    1994年01期 2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3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302 ]
  • 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基本框架

    王仕元

    <正> 回顾改革开放15年的历程,总结丰富的实践经验,并参照世界上市场经济搞得比较成功的国家的经验,我们可以大体上勾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基本框架。市场经济对我们来说还不熟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是一项复杂的经济社会系统工程,有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尚待实践中去发展、去认识、去解决。因此,这里仅仅是提供一个轮廓性的框架,指出一些需要深化研究的课题。 首先需要指出,这个基本框架是由四部分构成的。第一部分是搞市场经济必须包括的基本内容,或者叫主体框架,包括:所有制结构和现代企业制度;价格形成机制和市场体系;政府职能和宏观调控体系;劳动和社会分配制度以及社会保障体系。这四根支柱缺一不可,互相配合,才能架起新体制这座大厦。第二部分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有自己特殊

    1994年01期 29-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8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60 ]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农村发展

    杨雍哲

    <正>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中,如何深化农村改革,使农业和农村经济顺利转入市场经济体制运行轨道,促进生产力发展,从而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是当前需要很好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市场经济与农业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在农业领域建立新的发展诱导机制。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农产品长期处于供给不足的状况,农业发展的基本任务是“发展生产,保障供给”。农业发展的促进机制主要靠国家的计划和指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人民生活由温饱向小康的过渡阶段,农业应以生产是否发展、农产品是否适应市场需要、农民收入是否增加为目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系到广大农民积极性的大事,是检验农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标志,是新时期农业发展

    1994年01期 35-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3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75 ]
  • 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形势判断与政策建议——第六次经济专家调查问卷的分析报告

    1993年,中国经济形势究竟如何判断,即将进行一系列重大改革的1994年中国经济又将呈现一种什么发展态势,这是人们当前普遍关注的问题。为使人们对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并有助于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本刊特刊登中国经济宏观景气专家问卷调查系统第六次经济专家调查问卷的分析报告,并邀请国家体改委、国家统计局、国家计委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就1993年中国经济形势与1994年中国经济发展问题撰文各抒己见,以飨读者。

    1994年01期 43-49+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6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66 ]
  • 1994年国民经济发展的分析与预测

    李忠凡

    <正> 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突出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国民经济高速增长,社会财富大量增加;二是经济效益明显好转,企业综合经济效益在1992年比上年提高6个百分点的基础上,1993年又有明显的提高;三是价格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在社会经济生活较为稳定的情况下,80%的生产资料、90%的生活资料价格均已放开;四是产业结构得到初步改善,集中表现在第三产业发展较快,尤其是铁路、公路建设进展迅猛;五是对外开放迅速扩大,无论是开放范围、利用外资、外贸发展等均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大成效。实践证明:邓小平同志的讲话是完全正确的。只要我们认真地贯彻“讲话”的精神,1994年国民经济又将是快速发展的年份。对此,我们进行了较为科学的论证,根据已建立起来的经济模型,对1994年宏观经济安排进行了18个方案的测算,经过分析、综合,认为经济发展尽管存在着许多矛盾,但前景是乐观的,快速发展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1994年01期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73 ]
  • 当前的经济形势与下阶段宏观调控对策

    邱晓华

    <正> 1993年已经过去,1994年到来了。回顾一年来中国经济运行状况,总的结论是:经济持续在高速轨道上运行,全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3%左右;宏观调控已初见成效,经济秩序过乱局面有所改观,总体形势正向积极方向发展。但存在问题依然突出,实现经济良性循环尚待时日。下阶段要注意宏观调控力度的掌握,继续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在深化改革中求发展,在发展中解决存在问题,力争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一、宏观调控取得积极成效,国民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 1993年,中国经济经历了一个急剧变动的运行过程,宏观经济环境逐渐由紧转松,形势趋向稳定。

    1994年01期 54-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3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78 ]
  • 1993年经济形势分析及展望

    张立群

    <正> 1993年是我国经济的又一个高增长年份,也是年内经济增长出现较大波动的特殊年份。预计全年GNP可比价增长率在13%以上,是改革开放以来增长速度最高的一年;1993年7月份以后,随着中央6号文件下达和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工业增长速度出现较大滑落,月增长率从6月份的30.2%滑落到10月份的16.4%.落差高达13.8个百分点,10月份之后,随信贷资金的大量投放,工业增长速度又出现较大反弹,并重新进入高增长状态,调控时滞大大缩短,这种情况在改革以来各年份中是首次出现的。我们认为,1993年的经济增长特点,是在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体制双重转轨背景下形成的,标志我国经济增长已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1994年01期 60-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0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09 ]
  • 完善宏观调控 警惕经济“胀滞”

    米建国

    <正> 一、宏观调控已取得积极成效 在中央1993年6月份决定对国民经济实施宏观调控和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以后,国民经济过热的势头有所抑制,宏观调控成效显著,宏观经济运行向着健康、协调的方向转化。这主要表现在: 1.固定资产投资增势趋缓。各地都对在建、待建项目进行了排队,下决心压缩了一批项目,停缓建了一批项目,过强的固定资产投资增势下降。1993年三季度,国有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同期比增长51.7%,较上半年增幅低9个百分点,其中,基本建设投资、更新改造投资和商品房建设投资的增长率分别回落了11.7%、10.8%和19%。

    1994年01期 68-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67 ]
  • 1993年市场物价运行态势的回顾与前瞻

    高铁生,刘文,张旭宏

    <正> 一、1993年我国市场物价形势及特点 1993年1—9月,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同期增长22.4%,全国零售物价总水平比上年同期上涨12.1%,居民生活费用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13.7%,其中35个大中城市生活费用价格上涨18.9%。从1993年市场物价形势来看,主要有以下特点: 1.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1—9月,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同期增长22.4%,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增长9.3%。1993年我国消费品市场运行明显分为两个阶段:(1)上半年我国消费品市场持续旺销,增长速度呈逐月加快的趋势。1—6月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同期增长21.6%,其中头两个月增长15%,3月份增长18.5%,4月份增长25.4%,5月份增长27.3%,6月份增长高达28.4%。(2)下半年我国消费品市场加速增长的势头开始减缓,呈现旺中趋稳

    1994年01期 72-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0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72 ]
  • 1994年中国消费品市场预测

    尤彩香,李庆元

    <正> 一、宏观经济环境对1994年消费品市场的影响 1993年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及宏观经济环境的改善增强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实力和后劲,为1994年的经济发展、市场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就宏观经济环境对1994年消费品市场影响具体分析如下。 (一)需求环境 1.投资需求。投资需求一直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投资幅度较大的年份,经济发展的速度就较快。1993年上半年经济的高速发展,很大程度是由投资调整增长带动的。但是,投资增速过猛,摊子铺得过大,也会带来很多问题,特别是投资效益下降。有鉴于此,今年国家将在保持投资规模适当增长的基础上,加强对投资、信贷总规模的调控和管理,同时将加快投资体制改革,增强投资约束机制,使投资主体自主决策,自担风险,减少盲目性。因此,

    1994年01期 79-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53 ]
  • 1993年国际收支形势分析及对1994年的预测

    王治超

    <正> 1993年的国民经济是在1992年基础上的持续增长,国内需求的旺盛致使国内经济的吸收水平大于现有供给能力,导致国内物价攀升,进而成为抑制出口鼓励进口的主要因素。进出口在1993年表现为实质性逆差,国际收支平衡受到冲击,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态势下,外资的流入弥补了经常项目的逆差,外汇储备略有增加,在中央银行的外汇占款基本保持稳定。 一、国际收支变化概况 海关统计表明,1993年1—11月我国对外贸易仍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进出口总额累计达1642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6.5%,其中出口增长缓慢,为782.5亿美元,进口急剧增长,为859.5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6.2%和27.8%,两者增幅相差21.6个百分点,贸

    1994年01期 8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69 ]
  • 2000年前后国际经济环境分析

    杨德明

    <正> 一、西方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 欲预测2000年前后西方经济发展的趋势,我们需要研究和回答的问题是:从战后50年这一整个历史时期看,西方经济增长是高速还是低速,发展是呈向上的趋势还是呈向下的趋势,发展是持续平滑的还是起伏波动的,原因何在。 西方统计资料告诉我们,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年平均实际经济增长率,50年代为4.1%,60年代为5.1%.70年代为3.1%,80年代为2.7%。 西方同步性经济危机,即世界性经济危机,业已发生四次,即1957—1958、1973—1975、1979—1982、1989—现在。至于各国发生的非同步性局部危机,为数更多。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1994年01期 88-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7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42 ]
  • 日本企业集团发展经验及启示——中国企业集团代表团访日考察报告

    中国企业集团代表团

    <正> 1993年5月15日~25日,中国企业集团代表团对日本发展企业集团的情况进了考察。考察期间,代表团拜访了日本通产省、大藏省、经济企画厅和公正交易委员会等政府有关部门,与第一劝业银行、野村证券、三菱商社、伊藤忠商树、丰田汽车、日本航空、住友金属、大荣公司、东洋纺织和西日本铁道等日本有代表性的企业集团进行了座谈。通过考察,我们感到日本在发展企业集团方面颇具特色,他们的一些做法值得研究和借鉴。 一、日本企业集团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是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逐步形成和壮大的 战后,日本以持续高速度的经济增长率,只用了二三十年的时间从一个后进的工业国跃居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前列,这是与日本政府对经济的有效指导和企业集团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分不开的。日本企业集团在经济复兴、高速增长、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高级化等几个阶段都发挥了骨干和先导作用。当前,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国内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日本企业集团在组织结构、经营方针和运作管理等方面日趋成熟,又有了一些新的发展。

    1994年01期 98-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9k]
    [下载次数:3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87 ]
  • 韩国基础产业建设资金的筹措及启示

    许江萍

    <正> 一、韩国基础产业筹资的渠道 韩国基础产业建设的资金来源在70年代中期以前,很大部分是来源于外资(主要是借款),随后逐步转到以内资为主。 (一)外资导入(本处主要指外债)与基础产业建设 韩国外资导入的主要渠道有以下几条:一是借款(含公共借款和商业借款),1984年底公共借款余额为110亿美元,占借款总金额169亿美元的65.2%,商业借款为59.0亿美元,只占34.8%。二是金融机关借入。1980—1984年外资导入总额为343亿美元,而金融机关借入部分则达到165亿美元,占48%,其中中长期借款则高达124.5亿美元。三是民间借款,主要是民间债券、长期和短期贸易信用等,1984年底通过此渠道借入的资金余额为54亿美元,占总外债余额的12.5%。另外,外商直接投资也是外资导入的渠道之一,特别是1985年以后,此

    1994年01期 108-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6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95 ]
  • 依靠制度创新塑造合理市场主体

    贺阳

    <正> 目前,中国改革又进入了一个关键性的攻坚阶段。在这个阶段,要力争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创新和综合配套改革,尽快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步框架,为中国经济的腾飞和长远发展奠定可靠的体制制度基础。回顾以往的改革历程,总结经验教训,分析利弊得失,看来是下一步深化改革的关键。首先在于理思路,第二在于强化决心,第三在于排除障碍。这三条如能真正做到,则中国的改革将会步子更大,中国的发展将会前景更加广阔。 企业改革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础和中心环节。尽管有人对此不以为然,我却至今坚信不移。国外经济学家和国内的一些经济学家认为,改革,首当其冲的问题是要创造一个竞争性的市场。对竞争性市场的重大意义,我看是没有任何疑问的;但是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如果不在创造市场条件——包括改革价格体制和建立市场规则等——的同时,在塑造合格或比较合格的市场主体——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方面下力量并取得一定进展,竞争性的市场是不可能最终建立起来的。道理很简单,如果社会上存在的,几乎都是传统下那种统收统支、统负盈亏的,没有什么预算约束的国有企业和“大集体”企业,对价格信号和各种经济参数没有

    1994年01期 116-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5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39 ]
  • 我国所有制结构变革趋势与对策(下)

    王梦奎,郭振英,陈永杰,丁宝山

    <正> 四、九十年代我国所有制结构预测与分析 对90年代所有制结构演化趋势的预测,是基于80年代的演化实际和90年代宏观经济环境以及政策环境作出的。这里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建立时间序列模型,作为预测90年代所有制模型。具体来说: 一是以80年代各种所有制占总量的比重为变量,分别建立时间序列模型,模型的一般格式为:

    1994年01期 125-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4k]
    [下载次数: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57 ]
  • 对所有权问题的思考——西方大公司经理被解雇风潮引起的联想

    樊纲

    <正> 一、所有权的一次“示威” 经济理论界(无论是国外还是在我们国内)一直存在着一种观点,认为所有权是不重要的;企业经营的好坏,经济运行效率的高低,关键在于“管理”;只要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了,或者说选好了管理者,经济问题就能得到解决(有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也似乎“忘记了”马克思关于所有制关系是经济关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的教导)。这一理论在过去一二十年中得到了更多人的赞同,部分的原因在于:在“现代经济”中,在现代的市场股份制下,企业经营的权力似乎都在管理者手中,“股东大会”形同虚设;名义上是董事会任命总经理,但事实上在很多情况下是总经理去挑选社会名流加入董事会,股东们一般都会对经理的提名加以认可。结果是“管理阶层”权力无边,所有者即大大小小的股东们,似乎除了“剪息票”以外,就不再有什么实

    1994年01期 135-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3k]
    [下载次数:2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350 ]
  • 产权改革与制度创新重构微观机制主体

    罗传永

    <正>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基本课题是如何构造经济微观机制的主体——企业。在以放权让利搞活企业为主要内容的最初政策效应过去之后,改革越来越迫近重构微观机制这个核心。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不进行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即不从理顺企业资产关系入手,就难以从根本上达到把企业转变为市场行为主体的目的。从发展看,中国企业若不与世界通行的现代法人企业制度对接,必将难以全面走向世界市场。因此,深入探讨企业资产组织制度,实现现有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制度创新,必将成为微观机制再造的基础。 公有制传统实现形式的矛盾和制度创新的目标 我国传统的公有制实现形式是以所有者对其资产进行直接经营为特征的。企业财产组织制度以单一性质的资产来源为主要形式。虽然公有制的企业组织形式有全民和集体两种,但集体所有制企业实际上的“二国营”地位,使其与国有企业同样成为行政附属物。在这个体制下,

    1994年01期 140-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7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39 ]
  • 我国外商投资企业的实证分析

    黄健

    <正> 从总体上看,我国外资企业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主要表现为:(1)外商直接投资数量相对不足,1979—1992年,实际使用金额累计311.5亿美元,占同时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5%左右;(2)投资结构不合理,项目规模小型化;(3)发展不平衡,80%的外资来源于香港、台湾、澳门。本文从我国外资企业总量、结构、规模、地区分布和外资企业集中东部沿海地区,80%的外资来源等方面,对这些问题作初步的分析。 一、总量及发展因素分析 1.外资企业迅速发展,对经济建设和体制改革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表1)。 1980年5月1日,首家中外合资企业登记注册,揭开了我国发展外资企业的序幕。据国家工商局统计,到1992年底,登记注册的外资企业共有84371户,占全国工商法人企业总数的3%;外资企业投资总额1784.6亿美元,注册资金1160亿美元,其中外资686.6亿美元;已投

    1994年01期 145-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3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304 ]
  • 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及对策

    慕海平

    <正> 一、基本态势分析 近两年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增长势头迅猛,形成了80年代以来的第二次高峰。至此,吸引外商投资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表现出若干新的趋势。 1.投资规模 从外商投资总规模看,1992年全国共批准项目40264个,协议金额575.1亿美元,实际金额113亿美元,比上一年分别增长了1.8倍、2.8倍和0.6倍。在外商投资总规模迅速增长的情况下,项目的规模也进一步扩大。据初步统计,1992年平均每项协议外资额为120万美元,超过前4年平均90万的水平。利用外资比较集中的江苏、广东和山东三省,100O万美元以上的大中型项目,分别达到254个、200个和152个。外商投资总规模和单项投资规模同步趋向扩大,这是出现外商投资新高峰的显著特征之一。

    1994年01期 152-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6k]
    [下载次数:2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333 ]
  • 重估外国直接投资的利益

    约翰·邓宁

    <正> 一、基本变化 35年前,我曾对英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利弊进行了分析,发表了自己的论著。此后,几乎世界所有国家均对此问题进行了调查。围绕这一问题,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发表了成千上万的著作、文章、报告和博士论文。这些研究几乎涵盖了外国直接投资可以想像到的所有领域和方面。现在,人们提出要重估外国直接投资的利益,其原因主要是国家对外国直接投资的态度和公司行为本身均发生了新的变化。 70年代和80年代初,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很快。此后曾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低速增长。90年代初,外国直接投资又被宣称为是受欢迎的好事。导致这类变化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许多国家,尤其是中欧、东欧国家重新认识了市场经济的价值;其次,经济行为日益全球化,经济增长所需的技术等关键要素更具国际流动性;第三,更多的国家,特别是亚洲国家进入经济发展的起飞阶段;第四,发达工业化国家经济结构日益趋同,企业所面临的国际市场

    1994年01期 158-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9k]
    [下载次数:2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314 ]
  • 进一步完善外商投资环境 吸引跨国公司投资——“北京’93跨国公司和中国国际研讨会”综述

    夏申 ,储祥银

    <正>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联合国贸发会议跨国公司项目(原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联合发起的“北京’93跨国公司和中国国际研讨会”于1993年9月9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来自50多家世界著名跨国公司的70多位代表,国家一些部委和省市的领导同志,著名国际投资与跨国公司问题专家约翰·H·邓宁及其他一些国内外专家、学者共150多人参加了会议。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和联合国贸发会议秘书长K·K·达奇出席了开幕式。国家主席江泽民在会议期间接见了部分会议代表,提出了发展东道国与跨国公司合作应遵循“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共同受益、长期合作”的四条原则。围绕“跨国公司与中国”这一跨世纪的重大课题,中外专家与跨国公司代表们回顾了全球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态势,介绍了跨国公司海外投资战略及对华投资设想,探讨了中国对外开放吸收外资的发展前景;重新评估了中国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的各个方面的投资环境,对进一步改进现行的外资政策、法规及投资环境提出了许多富于建设性的意见。这次会议研讨的范围比较广泛,程度比较深入,在很多方面形成了共识。

    1994年01期 163-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9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13 ]
  • 90年代中国技术引进的新格局

    康荣平

    <正> 我们在《新中国技术引进4O年》和《技术引进:国际比较及中国的战略》等论文中,对中国在50~80年代的技术引进及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本文将在上述文章基础上,对进入90年代以来的新变化进行初步分析。1990年前后技术引进的基本情况请见表1。

    1994年01期 169-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267 ]
  • 1996—2010年的中国农业发展

    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正> 90年代始,我国工业化跨入了中期阶段,国民经济增长格局也随之发生了相应变化,工业正在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体,而新成长阶段中的农业产值份额和国民收入中农业份额显著下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作为经济发展基础、社会安定保障、国家富强根本的农业地位与作用的削弱。恰恰相反,随着我国工业化中期阶段的到来,农业不仅继续为我国工业作出贡献,而且也将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向市场化转变中发挥积极作用。农业的基础地位将显得更加重要,农业将经历这重要时期并在这场深刻变革中经受严峻考验。在未来15年(1996—2010年)的国民经济全面发展及向市场经济过渡的重要时期,农业发展状况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经济发展和体制转换。在制订未来国民经济长远发展规划时,必须把农业放在重要的位置。

    1994年01期 172-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1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83 ]
  • 关于商品粮大县稳定发展粮食经济问题分析

    农业部赴江西省泰和县蹲点调查组

    在农业又一次成为举国关注热点的时候,一个事实令人震惊:全国经济百强县中,竟无一商品粮棉大县!“粮棉大县,经济小县,财政穷县”现象,由来已久;而在市场经济体制已被确认的今天,再也不能继续下去。在此刊出的农业部1993年秋季赴我国中部商品粮大县——江西省泰和县蹲点调查组的文章,具体分析了现行体制和政策环境中商品粮大县粮农、粮食经营企业、金融、财政各方面的窘境及其症结,为国家稳定发展粮棉经济提供了明确的政策思路。

    1994年01期 177-183+219-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1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70 ]
  • 乡镇企业发展与农业现代化

    黄佩民

    在乡镇企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农业基础产业的状况却不尽如人意。如何使乡镇企业与农业协调发展,让乡镇企业发展带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并反过来为乡镇企业发展构筑坚实的基础,是当前农村经济工作中必须明确的一个问题。下文就是从农业基础产业的角度论乡镇企业发展的动因、阶段、优势和方向,为研究、指导乡镇企业发展提供了又一个思路。

    1994年01期 184-189+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9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33 ]
  • 我国乡镇企业发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黄海光

    <正> 我国乡镇企业是伴随着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在农村出现的具有历史意义的新生事物。它由农民兴办的多种经济成份、多种经营形式和多种产业的经济实体所组成,是农村、集镇乃至于进入城市的所有农民办的企业的总称。30多年以来,尽管乡镇企业曾经历曲折坎坷的历程,然而它从小到大,从低到高地发展壮大,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现今,我国乡镇企业总产值已占到农村社会总产值的2/3,其工业产值也占到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3,称谓“三分天下有其一”,成为农村经济的主要支柱和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994年01期 190-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67 ]
  • 论中观经济的运作——市县经济的领导实践与探索

    陈天庚

    <正> 中观经济,是介于国家宏观经济与企业微观经济之间的一个经济层次。从这个意义上界定,市县级的经济活动都属于中观经济的范畴。 由于每个行政区域间区情的差异性,运用统一的经济领导模式可能导致重大经济失误。而在较小范围内的中观经济的正确运作,则可以避免这个问题。这就是中观经济活动产生的理论和实践依据。中观经济活动的主要职能是,从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把握好国家宏观调控与企业微观经营活动的最佳结合点。这就要求中观经济活动的领导组织者,在国家产业政策、经济法规的指导下,研究和制订符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具体实施办法措施,抓住本地区经济发展最本质最主要的方面,指导当地企业的经济活动。

    1994年01期 192-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05 ]
  • 中国式持续发展战略的初步构想

    牛文元,康晓光,王毅

    <正> 一、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来自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的四大挑战 1.人口问题积重难返 人口是中国现代发展的长期制约因素。中国人口的膨胀超越了经济发展阶段,未来人口数量还将持续增长,控制难度大,人口众多所带来的各种压力长期不能缓解。 (1)人口三大高峰相继来临 中国自本世纪50年代开始工业化以后,同时进入有史以来基数最大、幅度最高、增长最快的人口倍增台阶。根据计算机仿真,2000年总人口将达到13亿,下世纪20~30年人,中国总人口达到最高峰,人口规模下限为15亿,如果计划生育稍有松动,就有可能出现更大规模的人口群。与此同时,中国还将相继进入老年人口和劳动年龄人口高峰,2040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比现在增加2亿,约占当时中国人口的20%,相当于那时发达国家老年人口的

    1994年01期 195-2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0k]
    [下载次数:5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3 ] |[阅读次数:280 ]
  • 发展中国家教育发展战略的现实选择

    苌景州

    <正> 发展中国家在推进工业化的进程中,对教育发展战略的选择,可以说将会面临如下的抉择:要么选择大力优先普及和发展初等教育的战略,要么选择大力优先发展中等教育尤其是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战略,要么选择优先发展高等教育的战略。不过,要想尽快地实现经济的起飞与发展,早日实现本国经济的工业化和现代化,根据国际经济发展经验,比较现实而合理的战略选择,似乎只能是在巩固初等教育的基础上,优先大力发展中等教育尤其是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也即是选择所谓的“中等型”教育结构与发展战略。之所以如此,其理由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优先大力发展中等教育尤其是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是在经济资源短缺情况下有效满足工业化对合适劳动力大量需求的重要保证。

    1994年01期 204-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4k]
    [下载次数:2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57 ]
  • 企业文化重塑探讨

    赵渊

    <正>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不仅仅是经济领域里的一场革命,它还伴随着一场深刻的文化再创造。大凡一个社会运动,都可以划分为三个同步的层面:经济层面;政治层面;文化层面。十几年的改革实践,经济层面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而作为改革主体的各式各样的人无论是在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还是更深层的心理承受能力和价值评价体系方面,都不同程度地缺乏适应市场经济的精神气质。在向市场经济的过渡阶段,人们观念文化上也存在着新旧两种不同的思维框架、评价参照系的冲突。特别是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积淀,几乎成为一种强大的“集体无意识”机制,在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结构中,产生着制约甚至阻滞作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面临文化上的双重选择:首先是以市场经济为标准,对民族传统文化进行选择,发扬那些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生长的东西。其次是从“三个有利于”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出发,对西方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文化进行选择,只要是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就大胆拿来。

    1994年01期 209-2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下载次数:4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305 ]
  • 夕阳无限好 只因近黄昏——孙执中《世界经济分析》述评

    修伦

    <正> 70年代是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分水岭。在70年代以前的25年间,西方经济为战后高速增长阶段,70年代以后,西方经济步入以低速增长为基调的杂以停滞乃至经济危机的阶段。在70年代和80年代,西方经济发展呈现出不少不同于以往时期的新特征,研究这一时期的西方经济发展的新特征,探索其形成的原因,对预测90年代乃至更长时期西方经济的发展趋势,进而把握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90年代乃至更长时期的国际经济环境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研究这一时期西方国家政府的经

    1994年01期 212-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6 ]
  • 推动观念更新 促进伟大转变——《走向市场经济丛书》评介

    闻洁

    <正>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框架,为在本世纪末初步建立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理论和政策基础,也将会从根本上改变人的观念和行为方式。 但是,我们应该承认,中国是在理论准备不充分,宣传普及滞后,大多数人的观念还没有转变的情况下踏上市场经济之路的。过去几十年计划经济中形成的僵化的思维定势和“左”的思想束缚,使人们缺乏市场经济的基本知识,并对此存在种种偏见和理解的误区,从而造成了许多思想混乱和行为不当,这无疑是我们走向市场经济的主要障碍之一。面对本世纪末要在我

    1994年01期 215-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08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