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岚清
<正> 一、我国企业进行跨国经营及发展跨国公司的必要性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我国的对外贸易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是以政府间协定贸易为主。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到50年代中后期,我国开始开展对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但由于当时美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实行封锁,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对这些国家的贸易多是通过香港等渠道进行的。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方针的贯彻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外贸体制也围绕着下放对外经营权、扩大贸易渠道、促进贸工结合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
1992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8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 ] - 高尚全
<正> 一、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1.跨国经营是适应世界经济发展大趋势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陆续开办了一些海外企业,但数量和规模都比较小,政策上也没有形成成熟的导向机制。但是,在国际市场上,跨国公司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已经日益成为全球性的普遍现象,如果我们不在跨国经营方面真正起步,将会在国际市场上处于相对不利的境地。这是形势所迫,大势所趋。据有关资料,1990年世界500家最大的跨国工业公司销售额为5万亿美元,相当于整个西方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1/4左右。据联合国有关专家预测,到2000年仅300家最大的跨国公司的销售额就会占整个西方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3/4。从根本上
1992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孙维炎
<正> 一、当代国际分工与跨国公司的发展趋势(一) 以跨国公司内部分工为特征的国际分工新格局20世纪后半叶,是跨国公司称雄于世界经济舞台的时代。随着跨国公司的崛起与成长,以传统的国内生产、对外交换为特征的贸易主导型国际分工逐渐向以国际生产、跨国经营为特征的现代投资主导型国际分工转换,两者并重发展,构成当代国际分工的新内容、新形式、新格局。后者实际上就是跨国公司体系内部的国际分工,有的国际经济学家称之为新国
1992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0k] [下载次数:2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 ] - 陈永才
<正> 一、我国海外投资企业的实践到国外投资办企业,作为我国国外经济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始于1979年,投资领域最先始于承包工程、餐馆、金融保险、咨询服务等行业,后来逐步发展到资源开发、生产、交通运输、医疗卫生、旅游等行业。截至1985年底,我国在国外兴办非贸易性企业187家,总投资额近3亿美元,其中我方投资1.7亿美元,分布在45个国家和地区。这段时期我国国外投资企业绝大多数规模较小,但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85年以后,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我国先后有许多条件较好,有一定技术基础的大型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在国外进行规
1992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 ] - 宋宁
,夏申
,滕德祥
,葛亮
,张金龙
<正> 企业跨国经营是改革开放带来的一项新兴事业。在改革开放中,一大批企业增强了活力,积极跻身于国际竞争,发展跨国经营。经过十多年的艰辛开拓,目前已在海外101个国家和地区开办各类非贸易型企业900余家,贸易型企业800余家。这是我国的海外投资和跨国经营事业进一步发展的初步基础。它们的实践,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跨国公司,促进外向型经济的蓬勃发展探索了道路,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1992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 ] <正> 在扭转了1990年的消费疲软和经济滑坡以后,1991年,国民经济在稳定中增长,全年预计,工业生产(包括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将比上年增长13%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将增长15%以上,社会商品零售额将增长在12-13%之间,出口、进口将分别增长6.2%和17.0%。虽然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都保持了一定的增长速度,但是,由于经济领域中长期累积的问题所致,企业的经济效益,特别是国营大中型企业的经济效益仍未有明显提高,使得财政面临的问题较多,困难较大。面对上述问题,如何评价1991年的宏观经济形势,特别
1992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6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程秀生
探索经济体制转轨阶段的经济运行机制,寻求保持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政策措施,对于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具有水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在认识前12年经济体制转轨阶段经济波动特征的基础之上,对转轨时期干扰经济稳定运行的冲击因素、宏观调控目标、经济系统内在稳定性、国家宏观调控能力等方面做了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分析。最后作者指出,在重大经济决策中,应处理好八个方面的关系。
1992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3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华荣
<正> 本文结合“八五”计划《纲要》以及《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和国家计划委员会投资研究所的问卷调查情况,从投资增长与经济增长、投资资金供给与需求、基础工业与加工工业、地区发展不平衡与协调发展、项目管理中法洽与人治、投资体制中集中与分散等方面的关系中探索“八五”计划时期投资领域的主要矛盾。
1992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8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程必定
<正> 正确认识区域经济特征及发展趋势,科学地确定经济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和发展道路,以及合理地选择、安排战略重点、区域布局,是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四个主要问题。研究和制定安徽省经济发展战略亦是如此。一、安徽省情特征及经济发展趋势的认识安徽省情可以归纳为很多特征,但从战略角度看,最重要的是要抓住两个基本特征:第一,从省情的横向比较看,安徽省的经济发展条件在全国居中偏上,但经济发展水平
1992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9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姜汝祥
<正> 以第三世界国家为对象的发展研究中,最大的突破之一可以说是对于政府功能的再认识。发展理论就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角色、规则与行为等诸方面问题的探讨,突破了不少传统西方理论的“金科玉律”,这使得任何对第三世界国家发展问题的研究或讨论,如果忽略了政府的位置和作用,都会被认为有缺点或者至少说是不全面的。
1992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8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 ] - 汤世国,续超前
<正> 无论是计划经济国家,还是市场经济国家,科技计划都是推动科技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对基础研究和某些特殊技术的支持上,几个主要市场经济国家比之计划经济国家的规模一般要更大、计划性更强。近些年,发展高技术方面的各种大计划更是竞相发展,成为各国高技术角逐中的主要工具。大型科技计划的重要性,不仅表现在它对科技发展本身的推动上,而且还表现在它对提高整个国家创新能力,推动技术创新,从而促进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上,正因如此,现代大科技计划已成为许多国家创新政策和体制的核心部分。
1992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2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 ] - 樊浩
<正> 管理的原理与文化的原理是一致的。一个成功的管理,应当是适应文化特点,激发文化内在的创造力的管理。先进性与适用性构成管理的科学性的内涵。在实现管理现代化与传统现代化的今天,管理与文化存在着一个二律背反的逻辑:一方面必须遵从文化心理与文化规律,实行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另一方面又必须改造传统文化,建立科学的管理哲学与管理模式。这是现代管理面临的双重任务。
1992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 [下载次数:4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2 ] - 刘力
<正> 一代理关系是指当事人或委托人(Principlc)授予代理人(Agency)一定的权力,要求代理人按照当事人的利益为其服务。如果代理人能够完全按照这一原则行事,则这种代理关系不会产生任何额外的成本,也不存在所谓代理人问题。然而,代理人不是当事人,他的利益与当事人的利益是不完全相同的,有时甚至是矛盾的。如果代理人在代理活动中追求自身效用的极大化(这是西方代理人理论的基本出发点),他就不会完全按照当事人的利益行事,甚至会利用当事人授予的权力,以损害当事人的利益为代价,增加自身的效用。为了防止这
1992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5k] [下载次数:3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 ] - 吴强,王雍君
<正>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为筹措资金、加速资本积累,除了积极引进外资外,关键是要通过财政、金融机制努力开拓国内资金来源。但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由于外资流人的种种限制和缺乏有效的财政,金融机制,通过这两个途径往往难以筹措到必要的发展资金。在此情况下,通过增发货币膨胀方式筹措发展资金就成为加速资本积累的最后选择,由此产生“用于资本形成的通货膨胀问题”,即通货膨胀积累问题。这是通货膨胀理论中一个独特而极具现实意义的领域。
1992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白明
,李清梅
<正> 现代管理科学是社会发展到更高一级时而产生的,并非是一些先知先觉者杜撰出来的。中国经过40多年的建设,工业基础、国民经济基础已具规模,且日益雄厚。社会生活、经济生活的多元化、多层次,呼唤着一种更新的管理方法的出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现代管理科学,积极推进现代管理科学于我国的各个领域。1.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管理学,发展管理理论我国的管理学界,前些年主要是介绍国外的管理学知识,近来开始结合中国实际探索我国的管理科学,但管理实践的热潮仍未到来。管理科学的古典学派、行为学派、科学管理学派、权变学派,以及X理
1992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王国广
<正> 所谓整体优化管理是把企业不断适应市场发展和社会需要(包括优先完成国家计划安排)的能力,把企业保持其稳定持续协调发展的生产经营活动作为一个整体,将优于同行的产品项目作为企业稳定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把影响企业整体发展中的主要薄弱环节作为主攻对象;以统驭型发展战略作为企业发展的基本路子;把生产经营中了解商业人员的建议、用户的需要和产品销售及其有关信息渠道的建立健全与组织领导等工作,作为企业生产活动的道工序的一种管理方法。
1992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 ] - 王辑慈
<正> 在今日的全球性市场上,经济竞争愈演愈烈。这种经济竞争的深刻背景是先进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随着每一个经济发达的国家走向世界,如何解释一国竞争力成为重要问题。古典经济学理论对此一筹莫展。然而,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异军突起,成为各国发展经济的一大法宝。这个显学是麦克欧·波特(Michael E·Porter)教授提出来的。波特是美国哈佛商学院的著名经济学家,曾任职于总统工业竞争委员会。他于1980、1985年先后发表了
1992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6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8 ] |[阅读次数:2 ] - 周月秋
<正> 持续两年多的“市场疲软”把长期以来经济运行中所忽视的结构问题摆到了人们面前,广泛的共识使得政府、决策者、经济学家从各自的角度分别提出了调整结构的主张。但我们也清楚地看到,现实中扭曲的经济结构到目前为止还基本没有得到矫正,因此,深入探究阻碍调整的原因及其破除障碍的方略。是比调整本身更为关键的问题。
1992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9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丁宝山
<正> 一、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基础比较(一) 改革前城乡隔绝的体制因素改革前,我国形成城乡隔绝的根本原因是我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走了一条非商品经济的道路。与绝大多数国家相比,我国城乡格局除了在城镇化水平、城镇结构等表象层次上存在明显的差异之外,更重要的是存在着制度性的差别。中国的城乡差别和不协调不仅仅与城乡经济效益、技术水平、组织过程的差异相联系,而且与城乡两种截然不同的收人分配制度直
1992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6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陈根长
<正> 一、深化积累机制敢革需要解决的矛盾十多年的改革在形成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下的积累机制方面已作了许多有益的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改革的任务并没有完成,仍然有许多矛盾需要解决。(一) 积累主体多样化带来了资金相对分散多样化主体积累与主要由国家一个主体积累的体制相比,资金必然会分散一些。从统计资料看,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单一的国家拨款变为预算内建设资金,银行贷款,部门、地方、企业、个人自筹与利用外资相结合以来,在建设资金中,各种自筹资金已超过50%,国
1992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1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黄中发
<正> 一、正确理解外债的概念关于我国外债的定义及其统计范围,在理论界颇有分歧,有必要做些分析研究。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国际清算银行对外债所下的定义是:为了达到统计上共同基础,对外债务的定义应订为存在制约性偿还责任的负债,故并不包括直接投资及企业股本。在此定义中,对外债务包括一切对非当地居民以外国货币或当地货币为核算单位的有偿还责任的负债,对当地居民负债则除外。基于此定义,国际审计员组织同意,在实际工作中,厘定对外债务应以对象是否为当地居民、是否存在制约性偿还责任为主要依据。
1992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7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金建栋
随着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化,证券市场在我国已具雏型。证券市场的发展和完善将是我国“八五”及90年代经济发展与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并将对我国的经济建设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使读者更好地了解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现状、现存问题和发展前景,更深入地进行有关证券市场的理论探讨、政策设计,本刊特刊登一组有关方面文章,并希望能以此有助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1992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8k] [下载次数:3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项庆
<正>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已由集中统一型逐渐转化为分散多元化,财政集中分配资金的积累模式不再占有主导地位,市场化融资作为主要积累机制的地位和作用正在不断增强。从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可以看出,近几年国家计划安排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财政投资的比重是逐年降低的,而市场融资的比重则在不断增加。1985年全社会投资中财政投资为16%,市场融资为7%左右,1990年财政投资仅占8.7%,市场融资则超过20%。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这种变化,对改变过去国家财政统得过死,调动地方、企业和个人的积极性起到了推动作用,同时也为推进和发展市场化融资创造了条件、提供了契机。
1992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5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鸿义
<正> 一、深圳企业股份制改革和证券市场发展的必要性和现状深圳经济特区进行企业股份制改革和试办证券市场,是与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趋势和深圳经济特区特殊的企业状况、市场条件、经济环境分不开的。第一,是特区企业建立和发展的特殊环境的产物。特区建立之初,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兴办特区的方针,特区建设资金要突破单纯依靠国家财政投资的框框,走一条多渠道吸纳海内外资金的道路。10年来,特区基本建设投资达231亿元之多,其中国家财政投资只有3.5亿
1992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7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蒋铁桂
<正> 一、上海股份制企业和股票市场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企业的经营自主权不断扩大,股份制企业应运而生。1984年11月,上海第一家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飞乐音响公司”诞生了。1985年1月,该公司率先向社会公开发行了50万元的股票。到1991年8月底为止,经市政府有关部门正式批准的比较规范的股份制试点企业共11家,股金总额为9.0589亿元。这11家企业其中有9家发行了股票,除了2家公司的股票未上市外,其它7家的股票都已上市交易。7家上市公司的股金总额为
1992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赵自明,胡继之,阙方平,霍金元
<正> 资本主义进入机器大工业阶段以后,随着社会经济规模的逐步扩大,建立一个现代工业企业所需筹措的资本规模越来越大,远非传统的个别资本家或产业主的资本能力所及。于是,产生了合伙经营的组织,这种单纯的合伙组织早在16世纪即逐步演变为类似股份公司的企业形式。随着社会化商品经济的发展,企业规模效益日渐成为企业利润的重要来源。为了在竞争中战胜对手和攫取更多的利润,各资本家想方设法扩大企业规模。在这种经济背景下,股份公司应运而生,且迅速发展。股份公司利用其天然优势,通过发展股票、债券等方式迅
1992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7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久达,祝恒健
如何在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条件下,不断增强我国国营大中型企业的活力是目前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最近由国家体改委与经济日报评论部和理论部、《管理世界》杂志社、中央电台理论部及上海宝山钢铁总厂联合举办了《“宝钢杯”增强国营大中型企业活力征文》和研讨会。本文将其观点进行了归纳和研究,在此基础上研究各种观点、并对目前企业活力现状进行分析,以形成比较系统的看法。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企业活力具有鲜明的系统性,有其自身的构成体系和发展规律,应在国家宏观指导下,让企业自我生存、自我调节、自我发展,不能总是试图用行政手段把企业“搞活”;要在分析制约企业活力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企业活力分析系统和评价指标体系,科学评价企业的活力状态,寻求增强企业活力的对策;在增强企业活力的对策上,一是总体协调,综合治理;二是正确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的突破口和着眼点;三是采取灵活有效的措施,尽快把中央关于增强企业活力的决策落到实处。
1992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1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 ] - 陈祖新
<正> 改革开放以来,围绕搞好企业、增强企业活力这个中心环节,我国对城市经济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国营企业经营机制发生了明显变化,从过去高度集中统一的体制中摆脱出来,由封闭的单纯生产型转向生产经营型,企业有了一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也有了一定的自有资金,以承包为主的多种经营责任制和企业内部工效挂钩的普遍推行,对于调动企业和职工的生产积极性起着重要作用。
1992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2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毛振华,戈成东
<正> 一、八十年代我国利用外商投资的成就80年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投资环境的不断完善,外商在我国的直接投资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投资结构和形式等方面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1.外商直接投资持续大幅度增长。外商投资占我国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比重,从1972—1982年期间9.4%的平均比重上升到1989年的33.7%。在整个1979—1989年期间,比重为26.8%,实际利用外商投资额达到154.94亿美元。在1983—1989年间,外商投资年均增长率
1992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2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任兴洲
<正> 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以改变我国产业结构严重不合理的状况,是治理整顿的重要目标和任务之一。经过三年的治理整顿,虽然产业结构距离合理化的目标还有较大距离,但与治理整顿前相比已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都在逐步地向着合理化的方向转变。在这一过程中,企业产权转让发挥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1992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李兆熙
<正> 本文在对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中国惠普有限公司、北京·松下彩色显象管有限公司等三十多家中外合资企业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着重研究典型合资企业在经营自主权和运行机制上的规律性,为探索改善国营企业的经营管理机制提供参考。
1992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2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 ] - 胡建新
<正> 一、减轻企业过重负担和保证国家财政收支平衡的问题全民所有制企业负担过重问题,严重地削弱了企业自我改造、自我发展的能力,造成许多企业潜伏着后劲不足的严重危机,减轻企业负担已成为社会的普遍呼声。但是,调整税负无疑会影响国家的财政收入。为了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在目前企业经济效益普遍滑坡的情况下,不便冒然采取减轻企业负担的有力措施。这成了一个难解的“结”。解决这一矛盾可以考虑从开源、节流、调整、转移等方面采取一些有效措施: 1.进一步广泛深人地开展增产节约运动。各行各业都要千方百计提高生产效率,改
1992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 ] - 刘研
<正> 一、企业国际化的动因分析从1979年到1989年的十年间,我国共在海外兴办了645家非贸易性企业,总投资额为22亿美元,其中中方投资额为9.5亿美元,占43%左右。1990年1—10月份,新批准海外生产企业119家,总投资额为1.2亿美元,其中中方投资为5千万美元,占42%。截止到1990年底,我国共拥有海外投资的非贸易性企业770家,总投资额为23.2亿美元,中方投资10亿美元。
1992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1k] [下载次数:3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许宝康
<正> 工业社会社会化经济管理的先驱是实现大交通。大交通观承认综合运输管理理论的历史性任务之一是推动组建适合本国国情的全社会专业联运服务行业的崛起,并由运输代办制向全面运输代理制转轨变型,加速构筑全国性的专业联运网络化系统。在我国,专业联运服务行业是发展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客观要求与必然产物,它是我国运输生产的有计划性与专业联运服务的商品经济性的有机结合。
1992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国发
<正> 我国运输企业始终处于相当艰难的环境之中,现象之一就是运输产业长期成本的趋势性上涨。本文以公路、水路运输业为考察对象,对其长期成本上涨趋势以及导致这一趋势的三个基本因素——基础设施供给不足、社会化程度低和技术进步停滞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运输产业的发展战略思路。
1992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0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阎长乐,杨堑
<正> 我国能源运输以跨度大、距离长、运量大为特征,这种状况不仅给交通运输带来极大压力,而且极大制约着地区间能源供需平衡,以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分析我国能源运输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构划未来能源运输的前景,提出解决能源运输问题的重点和措施,对能源产需总量及区域平衡将是非常有益的。
1992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k] [下载次数:2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 ] - 籍维扬,宋鲁,丁士炉
<正> 我国石油开采业从1981年起,实行1亿吨原油产量行业包干,与此相配套,国家还制定了向行业倾斜的石油勘探开发集资政策。执行这套包干政策以来,投资主体逐渐由国家转向石油开采行业本身,自筹资金占总投入的80%,原油产量也由1亿吨上升到1.38亿吨。“六·五”后期和“七·五”前期,原油产量包干及配套政策,对促进石油工业的发展起到明显的积极作用。但是“七·五”后期,原油产量包干及配套政策的效用很快减弱。我国石油开采
1992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6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 ] - 李克穆
<正> 旧岁即逝,新年伊始。在此辞旧迎新之际,我谨代表《管理世界》编辑部全体工作人员,向给予我们热情支持的广大读者、作者和本刊顾问、学术指导、编委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和新春的祝愿。我国历经12年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经济生活中仍有若干问题亟待解决,例如,经济结构调整缓慢,经济效益较低,基本经济关系尚未完全理顺等。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深化改革,进一步搞好国营大中型企
1992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马洪,何其宗,王梦奎,季崇威,董辅礽,周叔莲,厉以宁,李泊溪
进人1992年,随着我国治理整顿任务的基本完成,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将进人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在这一新的历史阶段的起点上,深化改革,调整结构、提高效益,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特别是继续使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是全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为此,本刊特邀请一批国内著名专家学者,就有关问题各抒己见,以飨读者。
1992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0k] [下载次数:2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 ] - 陈小平
<正>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一切都在流动,一切都在急剧地变化。根本不存在什么杰出的公司,也没有一家公司是绝对安全的。我们面对着一个越来越不确定的世界。怎么办?“处方:革命!”这场革命使各方面的管理人员对过去曾经尝试过、但事实证明往往并非那么正确而且往往会对各自的机构起不好作用的管理学原则重新进行评价。应该牢记的是,把混乱视作必然,学会驾驶混乱,在混乱之上求得发展。能在明日的世界里取胜
1992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杨雍哲
<正> 一、在稳定农村基本政策的基础上深化改革90年代农业发展的前提是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我们党在80年代的农村改革实践中,坚持发展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引导农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逐步形成一系列基本政策,使我国农村经济取得史无前例的迅猛发展。90年代的中国农村,当然会面临一些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但农村经济要持续稳定发展,仍必须把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创造的、被实践证明是成功的、深得人心的基本政策稳定地继承下来。这是深化改革,继续前进的基础。
1992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2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 ] - 袁木
由本刊与国务院研究室工交组、对外经济贸易部国外经济合作司、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联合发起的“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政策研讨会”于1991年11月在北京召开。与会者主要来自大型企业集团、大型外经外贸企业(公司)、国务院有关部门、部分大专院校和研究机构。代表们在总结交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建立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跨国公司的途径,为国家制订相关政策措施提供了富有价值的建议。为推动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深化对有关问题的研究,本刊特编发了一组有关稿件,以飨读者。
1992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