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政治资源的诅咒效应——基于政治关联与企业技术创新的考察
袁建国;后青松;程晨;
摘要(Abstract):
本文基于政治关联与技术创新的视角考察我国企业是否存在政治资源诅咒效应。结论显示:企业政治关联阻碍了企业创新活动,降低了创新效率,且这一负面效应大约会持续到企业获得政治关联后的第三年,从而证实了我国企业存在政治资源诅咒效应。其次,我们分析了政治资源诅咒的作用机制,发现政治关联会通过降低市场竞争、助长过度投资等影响企业创新,导致企业技术创新乏力、资源分散并产生挤出效应。最后,我们考察了创新与企业未来业绩敏感性以及政治关联在这一关系中的作用,发现政治关联也弱化了技术创新与企业业绩敏感性,从而进一步验证了政治资源诅咒效应的存在性,即政治资源加剧了企业粗放式发展,阻碍了企业自主创新,并最终无益于改善经济增长质量。
关键词(KeyWords): 政治关联;技术创新;晋升锦标赛;创新—业绩敏感性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10BGL015);;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资助项目(项目批准号:71202109);;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批准号:20120142120044);;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批准号:2013QN107);; 华中科技大学自主创新研究基金(项目批准号:2013QN103)的资助
作者(Authors): 袁建国;后青松;程晨;
DOI: 10.19744/j.cnki.11-1235/f.2015.01.014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Acharya V.V.&Subramanian K.V.,2009",Bankruptcy Codes and Innovation",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22(12),pp.4949-4988.
- (2)Acharya V.V.,Baghai R.P.,Subramanian K.V.,2014,Wrongful Discharge Laws and Innovation"/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27(1),pp.301-346.
- (3)Aghion P.,Van Reenen J.,Zingales L.,2013",Innovation and Institutional Ownership",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03(1),pp.277-304.
- (4)Amore M.D.,Schneider C.,Zaldokas A.,2013"Credit Supply and Corporate Innovation"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09(3),pp.835-855.
- (5)Auty R.,1993 Sustaining Development in Mineral Economies:The Resource Curse Thesis.Routledge.
- (6)Baranchuk N.,Kieschnick R.,Moussawi R.2014",Motivating Innovation in Newly Public Firms"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11(3),pp.578-588.
- (7)Becker-Blease J.R.,2011",Governance and Innovation"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17(4),pp.947-958.
- (8)Bena J.A.N.&Li K.A.I.,2013"Corporate Innovations and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The Journal of Finance,pp.n/a—n/a.
- (9)Benfratello L.,Schiantarelli F.,Sembenelli A.,2008,"Banks and Innovation:Microeconometric Evidence on Italian Firms"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90(2),pp.197-217.
- (10)Boubakri N.,Guedhami O.,Mishra D.,Saffar W.,2012,"Political Connections and the Cost of Equity Capital"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18(3),pp.541-559.
- (11)Boubakri N.,Cosset J.,Saffar W.,2008",Political Connections of Newly Privatized Firms",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14(5),pp.654-673.
- (12)Brollo F.,Nannicini T.,Perotti R.,Tabellini G.,2013,"The Political Resource Curse"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03(5)pp.1759-1796.
- (13)Brown J.R.,Martinsson G.,Petersen B.C.,2013,"Law,Stock Markets and Innovation",The Journal of Finance,68(4),pp.l517-1549.
- (14)Caggese A.,2012"Entrepreneurial Risk,Investment,and Innovation",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06(2),pp.287-307.
- (15)Cai Y.&Sevilir M.,2012"Board Connections and M&Amp;A Transactions"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03(2),pp.327-349.
- (16)Cameron A.C.&Trivedi P.K.,2005,Microeconometrics:Methods and Application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17)Chava S.,Oettl A.,Subramanian A.,Subramanian K.V.,2013"Banking Deregulation and Innovation"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09(3),pp.759-774.
- (18)Chemmanur T.J.&Fulghieri P.,2014",Entrepreneurial Finance and Innovation:An Introduction and Agenda for Future Research",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27(1),pp.l—19.
- (19)Chen S.,Sun Z.,Tang S.,Wu D.,2011",Government Intervention and Investment Efficiency:Evidence from China",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17(2),pp.259-271.
- (20)Chen C.,Li Z.,Su X.,2005",Rent Seeking Incentives,Political Connections and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Empirical Evidence from Listed Family Firms in China",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Working Paper.
- (21)Faccio M.,Masulis R.W.,McConnell J.,2006",Political Connections and Corporate Bailouts",The Journal of Finance,61(6),pp.2597-2635.
- (22)Fan J.P.,Rui 0.M.,Zhao M.,2008"Public Governance and Corporate Finance:Evidence from Corruption Cases",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36(3),pp.343-364.
- (23)Fisman R.&Wang Y.,2013"The Mortality Cost of Political Connections",Unpublished Mimeo,Presented at the Nber Chinese Economy Working Group.
- (24)Giroud X.,2013"Proximity and Investment:Evidence from Plant-Level Data",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28(2),pp.861-915.
- (25)He J.&Tian X.,2013",The Dark Side of Analyst Coverage:The Case of Innovation"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09(3),pp.856-878.
- (26)Hirshleifer D.,Low A.,Teoh S.H.,2012"Are Overconfident Ceos Better Innovators?",The Journal of Finance,67(4)pp.1457-1498.
- (27)Holmstrom B.,1989",Agency Costs and Innovation",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Organization,12(3),pp.305-327.
- (28)Hsu P.,2009"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 and Aggregate Risk Premiums"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94(2),pp.264-279.
- (29)Hsu P.,Tian X.,Xu Y.,2014"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Cross-Country Evidence"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12(1),pp.116-135.
- (30)Jia R.&Nie H.,2011",Decentralization,Collusion and Coalmine Deaths",mimeo IIES.
- (31)Kellermanns F.W.&Eddleston K.A.,2004",Feuding Families:When Conflict Does a Family Firm Good",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28(3),pp.209-228.
- (32)Leuz C.&Oberholzer-Gee F.,2006",Political Relationships,Global Financing,and Corporate Transparency:Evidence From Indonesia"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81(2),pp.411-439.
- (33)Liu Q.,Tang J.,Tian G.G.2013",Does Political Capital Create Value in the IPO Market?Evidence from China"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 23(0),pp.395-413.
- (34)Manso G.,2011",Motivating Innovation",The Journal of Finance,66(5),pp.l823-1860.
- (35)Mehlum H.,Moene K.,Torvik R.,2006"Institutions and the Resource Curse*",The Economic Journal,116(508),pp.1-20.
- (36)Nanda R.&Rhodes-Kropf M.,2013",Investment Cycles and Startup Innovation"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10(2),pp.403-418.
- (37)Pagano M.&Volpin P.F.,2005",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Corporate Governance",American Economic Review,pp.1005-1030.
- (38)Papyrakis E.&Gerlagh R.,2004"The Resource Curse Hypothesis and its Transmission Channels",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32(1),pp.l81—193.
- (39)Rajan R.G.&Ramcharan R.,2011",Land and Credit:A Study of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Bank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Early 20Th Century",The Journal of Finance,66(6),pp.l895-1931.
- (40)Richardson S.,2006",Over-Investment of Free Cash Flow",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11(2-3),pp.159-189.
- (41)Tian X.&Wang T.Y.,2014",Tolerance for Failure and Corporate Innovation"/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27(1),pp.211-255.
- (42)Villalonga B.&Amit R.,2006",How Do Family Ownership,Control and Management Affect Firm Value?"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80(2),pp.385-417.
- (43)Xu H.&Zhou J.,2008"The Value of Political Connections:Chinese Evidence",Ssrn Working Paper.
- (44)白俊红、李婧:《政府R&D资助与企业技术创新——基于效率视角的实证分析》,《金融研究》,2011年第6期。
- (45)陈爽英、井润田、龙小宁、邵云飞:《民营企业家社会关系资本对研发投资决策影响的实证研究》,《管理世界》,2010年第1期。
- (46)邓建平、曾勇:《政治关联能改善民营企业的经营绩效吗》,《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第2期。
- (47)邓建平、曾勇:《金融关联能否缓解民营企业的融资约束》,《金融研究》,2011年第8期。
- (48)邓建平、饶妙、曾勇:《市场化环境、企业家政治特征与企业政治关联》,《管理学报》,2012年第6期。
- (49)杜兴强、曾泉、杜颖洁:《政治联系、过度投资与公司价值——基于国有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金融研究》,2011年第8期。
- (50)樊纲、王小鲁、马光荣:《中国市场化进程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经济研究》,2011年。
- (51)胡旭阳、史晋川:《民营企业的政治资源与民营企业多元化投资——以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为例》,《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第4期。
- (52)黄新建、唐良霞:《政治关联、信贷资源获取与投资效率——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中国会计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中国广西南宁,2013年。
- (53)黄赜琳、王敬云:《地方保护与市场分割:来自中国的经验数据》,《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第2期。
- (54)贾明、张喆:《高管的政治关联影响公司慈善行为吗?》,《管理世界》,2010年第4期。
- (55)江雅雯、黄燕、徐雯:《政治联系、制度因素与企业的创新活动》,《南方经济》,2011年第11期。
- (56)李春涛、宋敏:《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创新活动:所有制和CEO激励的作用》,《经济研究》,2010年第5期。
- (57)李健、陈传明、孙俊华:《企业家政治关联、竞争战略选择与企业价值——基于上市公司动态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南开管理评论》,2012年第6期。
- (58)李莉、高洪利、顾春霞、薛冬辉:《政治关联视角的民营企业行业进入选择与绩效研究:基于2005~2010年民营上市企业的实证检验》,《南开管理评论》,2013年第4期。
- (59)梁莱歆、冯延超:《民营企业政治关联、雇员规模与薪酬成本》,《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第10期。
- (60)林炜:《企业创新激励:来自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的解释》,《管理世界》,2013年第10期。
- (61)刘凤委、于旭辉、李琳:《地方保护能提升公司绩效吗——来自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第4期。
- (62)刘慧龙、张敏、王亚平、吴联生:《政治关联、薪酬激励与员工配置效率》,《经济研究》,2010年第9期。
- (63)陆铭、陈钊:《分割市场的经济增长——为什么经济开放可能加剧地方保护?》,《经济研究》,2009年第3期。
- (64)罗党论、应千伟、常亮:《银行授信、产权与企业过度投资: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世界经济》,2012年第3期。
- (65)罗宏、黄文华:《国企分红,在职消费与公司业绩》,《管理世界》2008年第9期。
- (66)罗明新、马钦海、胡彦斌:《政治关联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研发投资的中介作用研究》,《科学学研究》,2013年第6期。
- (67)聂辉华、谭松涛、王宇锋:《创新,企业规模和市场竞争》,《世界经济》,2008年第7期。
- (68)聂辉华、方明月、李涛:《增值稅转型对企业行为和绩效的影响——以东北地区为例》,《管理世界》,2009年第5期。
- (69)潘红波、夏新平、余明桂:《政府干预、政治关联与地方国有企业并购》,《经济研究》,2008年第4期。
- (70)潘越、戴亦一、李财喜:《政治关联与财务困境公司的政府补助——来自中国ST公司的经验证据》,《南开管理评论》,2009年第5期。
- (71)庞瑞芝、师雯雯、丁明磊:《政企关联,研发与创新绩效——基于426家创新型企业的数据》,《当代经济科学》,2014年第1期。
- (72)沈坤荣、孙文杰:《市场竞争,技术溢出与内资企业R&D效率——基于行业层面的实证研究》,《管理世界》,2009年第1期。
- (73)王永进、盛丹:《政治关联与企业的契约实施环境》,《经济学(季刊)》,2012年第4期。
- (74)王珍义、苏丽、陈璐:《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政治关联与技术创新:以外部融资为中介效应》,《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年第5期。
- (75)温军、冯根福:《异质机构、企业性质与自主创新》,《经济研究》,2012年第3期。
- (76)吴和成、华海岭、杨勇松:《制造业R&D效率测度及对策研究——基于中国17个制造行业的数据》,《科研管理》,2010年第5期。
- (77)谢言、高山行、江旭:《外部社会联系能否提升企业自主创新?——一项基于知识创造中介效应的实证研究》,《科学学研究》,2010年第5期。
- (78)徐业坤、钱先航、李维安:《政治不确定性、政治关联与民营企业投资——来自市委书记更替的证据》,《管理世界》,2013年第5期。
- (79)许年行、江轩宇、伊志宏、袁清波:《政治关联影响投资者法律保护的执法效率吗?》,《经济学(季刊)》,2013年第2期。
- (80)杨其静:《企业成长:政治关联还是能力建设?》,《经济研究》,2011年第10期。
- (81)游家兴、徐盼盼、陈淑敏:《政治关联、职位壕沟与高管变更——来自中国财务困境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金融研究》,2010年第4期。
- (82)于蔚、汪淼军、金祥荣:《政治关联和融资约束:信息效应与资源效应》,《经济研究》,2012年第9期。
- (83)余明桂、潘红波:《政治关系,制度环境与民营企业银行贷款》,《管理世界》,2008年第8期。
- (84)张敏、黄继承:《政治关联、多元化与企业风险——来自我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管理世界》,2009年第7期。
- (85)张敏、张胜、王成方、申慧慧:《政治关联与信贷资源配置效率——来自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管理世界》,2010年第11期。
- (86)周黎安:《中国地方官员的晋升锦标赛模式研究》,《经济研究》,2007年第7期。
- (87)周黎安、陈烨:《中国农村稅费改革的政策效果: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估计》,《经济研究》,2005年第8期。
- (88)周亚虹、贺小丹、沈瑶:《中国工业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因素和产出绩效研究》,《经济研究》,2012年第5期。
- 1 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财政部联合发布的《2012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显示,2011年全国共投入研究与实验发展(R&D)经费10298.4亿元,占当年GDP的比重为1 .98%。这是我国科技投入首次突破万亿,中国研发投入强度首次超过欧盟。
- 2 该网站为:http://www.chofn.com/patent/?cftgid=bai-du_com。它详细记录了公司每年申请的专利情况,根据申报的类型将公司专利划分为三类:发明专利、外观专利与实用新型。
- 3 出于稳健性考虑,我们最后将这部分删除的样本重新添加到我们的观测值中,发现我们的估计结果仍然未有实质性重大变化。
- 4 基于专利总量的T检验分析显示:无政治关联组的平均的总专利申请量为16.381,有政治关联组平均的总专利申请量为12.773,T值为4.518且在1%的水平下显著。
- 5 出于稳健性考虑,我们还删除了那些专利申请量最大的前5个上市公司,然后重复了图1的结果,删除这部分样本之后,获取政治关联前后专利申请量的差异更加显著。
- 6 需要注意的是,表7中报告的基于代表型政治关联的系数和表8结果存在差异。民营企业董事长或总经理当选为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主要是该地区业绩突出的企业,代表型政治关联更多的是一种事后荣誉。此类企业的创新绩效并不比无政治关联的企业差,甚至更优,因而表7中代表型政治关联的系数显著为正;企业寻求政治资源的另一种方式是通过聘请具有政治关联的独立董事,此时代表型政治关联更多的是企业事前选择的结果。即使是代表型政治关联,理论上也会对企业创新产生负面效应,因而表8中代表型政治关联的系数显著为负。
- 7 采用Richardson(2006)的方法估计最佳投资规模时,因变量Newinvt表示的是当年新增投资,它等于资本支出+并购支出-出售长期资产收入-折旧,因此得到的残差Invt_sid也表示变化值。
- 8 企业补助类型多种多样,大致归纳起来主要存在如下几类:生产性补贴、研发财政补贴、出口补贴以及和税收相关的补贴。本文的非创新性补助剔除了研发财政补贴金额。